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錦(1572年—1654年),孚元絅存、又號絅庵廣東饒平宣化都大埕(今東界大埕鄉)上黃村人,明末政治人物、書法家,崇禎年間官至禮部尚書

快速預覽 黃錦, 籍貫 ...

生平

先祖自福建遷居饒平宣化都大埕(今饒平大埕鎮上黃村),祖父黃允德,父黃夙盛。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考中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進士[1],選進翰林院學館深造。三年後,由庶吉士檢討(史官名,職常修國史),歷任少詹事日講官及分校禮闈[2]崇禎十二年(1639年)為知制誥副總裁,十月升禮部侍郎。十三年春知貢舉,冬轉吏部左侍郎。十四年京察後,調為南京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以病歸。

南明隆武元年(1646年)投奔福州隆武帝,起為禮部右侍郎,賜號「奉天翊運中興宣猷守正文臣」,尋晉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3],隆武二年(1647年)以年老乞歸。未行而清兵已陷閩,繼下潮廣,錦韜晦林下。永曆八年(1653年)策反潮州總兵郝尚久,「預其謀,傾家助餉」,失敗後,匿於石庵山石洞內,讀書其中。清廷赦其罪,年八十三,終老尚書府。

家族

曾祖黃保。祖父黃允德,以孫黃琮贈福建左布政使。父黃鳳盛,壽官。子黃殿齡,崇禎壬午舉人。孫黃華,諸生,能詩,工書法。曾孫黃憙、玄孫黃桂正,俱清朝舉人。現其後人仍居於尚書府,一房居港。

書法

Thumb
黃錦作品

著述

黃錦曾先後參加修制《神宗實錄》和修校《十三經》、《二十一史》等。 越年因病乞歸。後在潮州府城西(今屬湘橋區)建尚書府定居。晚年專心詩詞和傳授書法,著作有《筆耕堂集》。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