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路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路生(1965年1月),男,江西上猶人,中國動物遺傳育種學家,江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快速預覽 黃路生, 出生 ...

生平

1965年生於江西贛州市上猶縣。1984年獲江西農業大學畜牧專業農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生化遺傳學碩士。1988至2000年先後在義大利都靈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俄羅斯農業科學院烏克蘭農業科學院法國國家農業科學院、德國哥廷根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和研究過。1995年獲俄羅斯農科院生物學專業科學正博士學位,後回江西農業大學,1995年升任教授。2000年後先後任華中農業大學和江西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7月成為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1]。2008年8月任校長[2]。2017年3月轉任黨委書記[3]

2018年2月24日,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4]

社會兼職

國際動物遺傳學會會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遺傳標記學分會副理事長、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江西省養豬專業委員會主任、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科協常委。[1][5]

獎項和榮譽

獎項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8年)
  • 中國青年科技獎(1998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1年)[6]

榮譽

學術貢獻

主持了中國地方種豬基因組DNA庫的構建。該庫的構建前後花了8年,涵蓋24個省、市、區,68個品種,4100個個體,12700個克隆,促進了對種豬經濟性狀的深入研究。黃的團隊鑑定了4個新基因:SCD基因英語Stearoyl-CoA desaturase-1(影響脂肪沉積)、PGK2基因(影響公豬精液量)、FUT1英語FUT1基因新位點(影響大腸桿菌F18抗性)、SPAM1英語SPAM1基因新變異(影響精子活性),並據此發展了4種分子育種技術。這些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後推廣,培育出60多個種豬核心群。[10]

他創建的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江西首個省級重點開放實驗室。[1]他主導構建了白色杜洛克與中國二花臉雜交的資源家系群體,並利用該家系群體完成了一系列遺傳實驗。黃路生等人發現催乳素基因的SNP位點與產仔數相關,單倍型ACC的產仔數最低,TTT最高。[11]斷奶前仔豬容易發生腹瀉,中國的仔豬該病平均發病率接近50%,有較高死亡率。黃路生等人一直關注相應的抗病基因研究,希望能避免腹瀉病造成的經濟損失。他們通過對全基因組連鎖定位、目的區域重組斷點事件、遠緣群體高通量SNP標記關聯性的遺傳分析,發現MUC13基因導致了仔豬容易發生ETECF4ac腹瀉,並發現了新的分子標記,以較高的準確率來區分易感個體和抗性個體。因而,就能夠發展新的分子育種技術改善仔豬的抗病性。[1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