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蹼洋海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蹼洋海燕(學名:Oceanites oceanicus)是海燕科的一種小型海鳥。是全球最廣為分布的鳥類之一,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極地附近,夏季也會向北遷徙到北半球。估計全球有超過五千萬對黃蹼洋海燕。[2]黃蹼洋海燕的英文名為Wilson's storm petrel,用以紀念一位美籍蘇格蘭鳥類學家Alexander Wilson。
外觀
黃蹼洋海燕是一種小型海鳥,體長16-18.5厘米,翼展38-42厘米。除了臀部和側腹部為白色之外,其餘全身羽毛均為深棕色。黃蹼洋海燕的翼下有明顯的淺色條帶狀紋路。[3]指間的蹼呈黃色,亞成體的蹼上有黑色斑點。[4][5]
分布
黃蹼洋海燕在南極洲的海岸線及附近島嶼上繁殖。非繁殖期時,他們則是生活在大海上,當南半球的冬季來臨時則會北上。相比太平洋,他們在大西洋更加常見。在非繁殖期時,黃蹼洋海燕是一種典型的遠洋鳥類,再加上他們的繁殖地處南極,因此人們平時很難在陸地上看到他們。
行為
和其他很多鸌類一樣,黃蹼洋海燕常貼近海平面低飛,捕食海面附近的獵物。即使風平浪靜,他們也能利用海浪鼓起的微風飛行,並使用長腿幫助穩定身形。[6]黃蹼洋海燕是高度群居的動物,也會跟隨海船飛行。當他們覓食時會發出輕微的吱吱聲。他們主要以海面的浮游無脊椎動物為食,很少跳入水裡抓捕獵物。有時也會捕獵3-8厘米的小魚。[7]
黃蹼洋海燕的平均體重為40克,是南極最小的溫血動物。[8]他們在靠近大海的岩縫或小洞穴里築巢繁殖,一次只產一枚卵。[9]有時候,鳥巢會被積雪覆蓋而被毀,甚至有時幼鳥也會因此死亡。在繁殖地,黃蹼洋海燕是嚴格的夜行性動物,甚至還會避免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外出,以逃避鷗和賊鷗的捕食。雌雄親鳥均會餵養幼鳥。成鳥可以通過氣味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巢。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