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道婆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道婆墓
Remove ads

黃道婆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徐梅路700號,是元代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的墓葬。該墓由烏泥涇的鄉人籌資修建,中華民國時期一度湮沒在亂葬崗中,1936年被認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墓於1957年重修,並於1962年樹立墓碑。文化大革命期間,黃道婆墓被夷平。198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該墓,後對該墓進行了擴建。1962年和1987年,黃道婆墓先後兩次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黃道婆墓,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黃道婆是元代的女紡織技術家,出生於華亭縣東北的烏泥涇。其真實姓名不可考,因其信奉道教且崇拜黃老而被人稱為「道婆」[a]。年輕時曾流落崖州,師從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棉花種植和紡織技術。回鄉後她將自己學會的紡織技術傳授給了家鄉人,並改良了紡織生產工具。其開創的烏泥涇布帶動了上海地區的紡織業發展。黃道婆去世後,當地人籌資為其修建墓葬。[2][3][1]

中華民國時期,黃道婆墓所在地已經成為亂葬崗。1936年8月,上海市通志館的胡懷琛、徐蔚南、胡道靜、吳靜山等人在亂葬崗中辨認出了墓基偏高的黃道婆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黃道婆墓被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勘查認定。1957年,上海縣人民委員會出資修復了黃道婆墓。1962年,黃道婆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在墓前樹立了由魏文伯題字的漢白玉墓碑,墓葬周圍種植了大量綠植。文化大革命期間,黃道婆墓被剷平。198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了黃道婆墓,並恢復了1962年所立的漢白玉墓碑。1987年,黃道婆墓被重新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4][5]。1988年,墓地前修建了一條專用的水泥路,並在路口修建了停車場。1989年該墓進一步擴建至現有規模。1993年,黃道婆紀念館建成[6]。1996年,黃道婆墓被列為徐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3][7][1][8]

Remove ads

結構

黃道婆墓位於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徐梅路700號,墓葬整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750平米[b]。墓的北、東、西三面修築有白色筒瓦滴水圍牆。墓丘呈橢圓形,周圍圍有高0.5米的大理石護圈。墓丘前立有「元黃道婆墓」的漢白玉墓碑。墓碑前安放有石制長條供桌和石凳。墓台共分兩級,表面用青磚漫鋪,從第一級墓台南側安放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以及黃道婆事跡碑刻,事跡碑刻為原上海縣人民委員會所立。碑刻南側為墓道。墓地周圍種植有松柏、黃楊、冬青等綠植。[2][3][7][9]

圖庫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