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頭弓背蟻

澳洲独有弓背蚁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头弓背蚁
Remove ads

黑頭弓背蟻學名Camponotus nigriceps)(英文俗名:black-headed sugar ant,brown sugar ant),是澳洲特有物種。分布於其大部分,屬於蟻亞科之下的弓背蟻屬Camponotus),該屬是世界分布的屬,之下物種通常統稱弓背蟻或木蟻。該物種於 1858年由英國昆蟲學家 Frederick Smith 正式描述並命名。該物種特點在於其頭部為黑色的,胸部為紅褐色,腹部為黑色,並且在這個物種之間還存在多種顏色變化。

快速預覽 黑頭弓背蟻, 科學分類 ...

該物種的工蟻具有多種分化等級:工蟻體長6至12公釐(0.24至0.47英寸) ,雄蟻為12公釐(0.47英寸) 。蟻王是蟻群中最大的成員,體長16公釐(0.63英寸) 。該物種棲息於乾燥地區,包括開闊區域或乾燥的硬葉林,於泥土、土堆或石頭下築巢。

婚飛發生在夏季,巢穴可容納數千隻工蟻。黑頭弓背蟻被認為是一種家居害蟲,以甜食和昆蟲為食,並照料蝴蝶幼蟲。許多鳥類和魚類捕食這些螞蟻。

Remove ads

分類學

英國昆蟲學家 Frederick Smith 於 1858年出版的《大英博物館收藏的膜翅目昆蟲目錄》中描述了黑頭弓背蟻的正模標本。在目錄的第六部分,該物種被歸入了蟻屬Formica[3]

種加名nigriceps」來源於拉丁語中的「niger(黑色)」[4] 以及「ceps」(在複合詞中是caput「頭部」的縮寫形式[5]。幾年後,德國昆蟲學家 Julius Roger 將該物種歸入弓背蟻屬[6]

1887 年,義大利昆蟲學家卡洛·埃默里(Carlo Emery)根據對較小螞蟻的收集,描述了一個亞種,即Camponotus nigriceps lividipes[7] 1933 年,威廉·莫頓·惠勒將黑頭弓背蟻歸類為擬廣布弓背蟻的一個亞種,但後來又於 1934 年將其定為為一個獨立種。 [8] [9]

這種螞蟻屬於黑頭弓背蟻種團Camponotus nigriceps species group),除此之外,該種團還包括了以下物種:

  • 光亮弓背蟻 Camponotus clarior Forel, 1902
  • 擬廣布弓背蟻 Camponotus consobrinus (Erichson, 1842) 橙布弓背蟻橙帶弓背蟻
  • 德蘭德弓背蟻 Camponotus dryandrae Mc Arthur and Adams, 1996
  • 伊氏弓背蟻 Camponotus eastwoodi 東木弓背蟻
  • 洛厄里弓背蟻 Camponotus loweryi Mc Arthur and Adams, 1996
  • 長斜弓背蟻 Camponotus longideclivis Mc Arthur and Adams, 1996
  • 黑頭弓背蟻 Camponotus nigriceps (Smith F., 1858)
  • 蒼頭弓背蟻 Camponotus pallidiceps Emery, 1887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工蟻標本的特寫側視圖

該種螞蟻體型相對較大;是一種多態性物種,有兩種工蟻,分別稱為小工蟻和大工蟻(兵蟻)。 [10]工蟻和兵蟻大小從10至12公釐(0.39至0.47英寸) 。雄性長12公釐(0.47英寸) ,蜂王最大,長16公釐(0.63英寸)。[11] 其亞種Camponotus nigriceps lividipes的工蟻和兵蟻僅能長到6至10公釐(0.24至0.39英寸)。[7] 工蟻的腹節和中節的顏色各異;腹節可以是黑色、棕色或黃褐色,而中節則是紅褐色或黃色。 工蟻大多呈棕色,頭部和中體有明顯的淺色斑塊,唇基和上顎顏色更深;腿部呈黑色或棕色。

腹部、中腹背板、前胸背板腹節上長有大量毛髮。平均每根頭髮長0.35公釐(0.01英寸)長。 頭部下方和胸部上有金色的毛。足部上的毛與胸上的毛相比較短。工蟻的眼睛是凸出來的,而大型工蟻的眼睛是平的。[10]黑頭弓背蟻種團中,黑頭弓背蟻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擬廣布弓背蟻,因為它們的外觀相似,但後者顏色較深,且腹部周圍有一條橙色的帶,而黑頭弓背蟻則沒有這一特徵。[12] 在嘗試識別外觀相似的物種時,通常會檢查其小型工蟻標本。 [10]

Remove ads

分布和棲息地

黑頭弓背蟻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部分州。 該物種分部於昆士蘭州的北部和東南部,並廣泛分布於整個澳大利亞首都領地。這種螞蟻廣泛分布於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但在新南威爾斯州西北部和維多利亞州東南部沒有發現。在南澳大利亞州,它常見於東南部地區,而在西北部則較少見到。它們分布在西澳大利亞州,但在該州北部地區和北領地均未發現其蹤跡。[a]

黑頭弓背蟻主要棲息在乾燥地區,包括乾燥的硬葉林或空曠地區,尤其是牧場[12][14][15] 其他優選棲息地包括油桉、桉樹林和雞冠木麻黃,海拔範圍為241—319公尺(791—1,047英尺)。[16] 巢穴位於高地紅土中,周圍有高大的桉樹或樹叢下。[15][17] 同時巢穴也可在大土堆中或石頭下找到。[8][15] 有時,紫彩虹臭蟻(Iridomyrmex purpureus)棲息的雪松木和大土丘上也會棲息黑頭弓背蟻。[18][19]

行為與生態

Thumb
主要工蜂負責照料Ogyris genoveva

黑頭弓背蟻是夜行動物[15] 由於螞蟻可以在夜間進入人類的家中尋找食物,因此有時它們被認為是家居害蟲[20] 白天時的牠們並不活躍,直到晚上才會出動。[21] 黑頭弓背蟻主要以甜食為食,也會吃昆蟲和人類家中的各種食物。[15][22]

工蟻在遷徙到其他巢穴或帶領其他工覓食時,會使用多種社交方式,其中一種方式為一隻工蟻背著另一隻工蟻、一前一後奔跑或留下信息素蹤跡來定位。[23] 它們與澳灰蝶屬的旑澳灰蝶(Ogyris idmo)和波緣澳灰蝶(Ogyris genoveva)為共生關係。 [24] [25] [26]該蝴蝶的幼蟲會棲息在黑頭弓背蟻建造的地下區域中,夜間時它們會和同伴一起出來,以槲寄生的葉子為食。[27] 該物種對蟻棲動物具有耐受性;曾在巢中發現甲蟲Ctenisophus morosusCryptodus paradoxus ,南方蟻蟋(Myrmecophilus australis)也棲息在群落中。[28][29][30] 其他棲息在巢內的昆蟲包括螟蟬科沫蟬[31]

多種鳥類和其他食肉動物以黑頭弓背蟻為食。黑臉燕鶲、棕短嘴旋木雀、黑額礦吸蜜鳥、褐背小鶲和栗腰藪鴝鳥等鳥類都以該物種為食,因為在這些鳥的胃裡曾發現過工蟻的肢體部位。[32][33] 黑頭弓背蟻還有包括虹鱒魚等其他天敵。[34]

婚飛很一般始於夏季,在一座新建的蟻巢里發現了一隻已經交配但還沒有幼崽的年輕蟻后。[15] 在蟻巢建立初期,大型工蟻較多,而較老的蟻巢的勞動力可能僅由小型工蟻組成。一個普通蟻巢一般包含五千到七千個工蟻。該物種的蟻后壽命極長,野生的蟻后壽命可達21年,其中一隻已知的圈養蟻后可活至23歲,是世界記錄中第二長壽的蟻后。[15][35] 該物種的幼蟲能長到非常大;記錄中採集的幼蟲長度可達16.4公釐(0.65英寸)。[36]

Remove ads

參見

筆記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