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灰蝶

眼灰蝶科黑灰蝶属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灰蝶
Remove ads

黑灰蝶學名Niphanda fusca),又名黑小灰蝶臺灣黑小灰蝶蟻巢紫灰蝶台灣黑小灰蝶。是一種主要分布於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的寄生性蝴蝶。牠是日本弓背蟻的「杜鵑型」寄生者。牠透過化學擬態欺騙工蟻,使其在幼蟲處於第三齡期時將其收養。之後,牠會被工蟻以口對口方式餵食,就像是牠們自己的幼蟲一般。[1]

快速預覽 黑灰蝶, 科學分類 ...

本物種的雌雄蝴蝶在顏色上有所差異。雄蝶具有偏紫色的光澤,且翅膀下方呈灰色。

黑灰蝶 目前為瀕危蝴蝶,族群數量正快速且令人擔憂地減少。許多過去曾有紀錄的地點,如今已成為滅絕區域。這些變化大多發生在過去40年間,主要因為棲地環境變遷,遠離其偏好的早期演替生態系,以及都市開發所造成的棲地喪失。[2]

Remove ads

描述

此蝴蝶具有寬大的斑點翅膀,前翅斑紋較大且更為明顯。體色為米灰色,斑點為較深的棕色。觀察到雄蝶具有灰色的翅膀下方。

Thumb

棲地

黑灰蝶成蟲通常棲息於開闊地區,如草原、開放林地、草地及灌木叢。[2][3] 牠們也可在半裸露地區或早期演替階段的環境中發現,例如懸崖或火山附近的草原。[4]

由於其對日本弓背蟻的高度依賴,黑灰蝶的棲地亦受限於寄主螞蟻的棲息偏好。日本弓背蟻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區築巢,因此黑灰蝶也受到相同限制。蝴蝶幼蟲孵化後需依賴蚜蟲為食,因此並非所有有日本弓背蟻棲息的地點都適合 黑灰蝶 生存。[4]

活動範圍

黑灰蝶的早期生活階段多數集中於日本弓背蟻的巢穴中。產卵會在寄主螞蟻照顧的產生蜜露的蚜蟲附近進行,孵化後的幼蟲會以蚜蟲排出的蜜露為食。當毛毛蟲成長至第三齡幼蟲時,會被帶入日本弓背蟻巢中,並在其中停留約十個月,直到於巢口化蛹。數月後才會再次產卵。

寄主植物

不同於多數蝴蝶,黑灰蝶 並不取食或依賴寄主植物,而是以蚜蟲的排泄物為食,後期則依賴 日本弓背蟻反芻物。因此,雌蝶並不特別選擇特定植物進行產卵,而是會尋找靠近日本弓背蟻巢穴及蚜蟲群落的植物與樹木,以確保後代有足夠食物來源。在實驗室中曾使用的一種植物是日本芒草

食物資源

幼蟲

在第一齡期,有時是第二齡期時,毛毛蟲會以蚜蟲產出的類似蜜露的排泄物為食。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些蚜蟲會取食日本芒草,即 Miscanthus sinensis[5] 這些蚜蟲同時也受到黑灰蝶寄主螞蟻日本弓背蟻的照顧。[5][3] 這點與多數其他寄生性蝴蝶不同,後者通常以植物為食。[1]

幼蟲被日本弓背蟻工蟻收養時,有時為第二齡期,但通常是在第三齡期。[6] 它們依靠螞蟻的反芻物為食,並完全仰賴寄主螞蟻才能存活——因此此寄生行為為一種物種專屬的義務性互動關係。[3]

親代照護

產卵

Thumb
交配。

雌性黑灰蝶會在靠近蚜蟲群落的樹上產卵,通常成小群聚狀。[7][8] 這樣的策略性位置安排,可讓剛孵化的毛毛蟲立即取得食物來源,並鄰近將來會收養牠們的寄主螞蟻。子代在第一齡期時幾乎可以確保有食物來源,先由蚜蟲供應,之後再由螞蟻餵養直到化蛹。黑灰蝶一年一代(univoltine),意即雌蝶每年僅產下一小窩後代。[5]

生命週期

產卵發生於蚜蟲群落附近,因為剛孵化的毛毛蟲將會以蚜蟲的蜜露樣排泄物為食。每年產卵一次,通常為小群聚形式。[7][5]

幼蟲

毛毛蟲孵化後,會先取食蚜蟲所產的蜜露,直到牠們成為第二齡或第三齡幼蟲。這些蚜蟲會受到寄主螞蟻日本弓背蟻的照顧,因而讓毛毛蟲得以接近即將寄生的螞蟻。

當毛毛蟲發育為第三齡幼蟲時,牠們會發展出外分泌腺,這些腺體能分泌有助於寄生日本弓背蟻的化學物質。這些器官包括觸角器與背部蜜腺(DNO)。[7] 第三齡毛毛蟲最有可能被寄主螞蟻日本弓背蟻的工蟻收養,之後由螞蟻餵養並撫育,直到牠們準備化蛹。[7] 收養行為通常發生於夏季。[5]

Thumb
雌蝶

化蛹發生於晚春,約為被寄主螞蟻收養為第三齡期後的10個月。[5] 化蛹之前會歷經冬眠,此冬眠亦發生於螞蟻巢中。[5] 冬眠結束後,幼蟲會移動到日本弓背蟻巢穴的邊緣,並在此築繭化蛹。[9]

成蟲

黑灰蝶也會在晚春羽化,約在化蛹後兩週內完成——牠屬於季末羽化的昆蟲。[9][10]

寄生性

寄主

黑灰蝶 最常因其與寄主螞蟻日本弓背蟻間的專性寄生關係而被研究。寄主工蟻會收養第三齡毛毛蟲,之後毛毛蟲會在其中生活並成長達十個月之久。牠們會在日本弓背蟻的巢中度過其幼蟲期剩餘的時間,並會選擇在螞蟻巢口處化蛹。[5] 儘管蝴蝶與螞蟻幼蟲之間存在明顯的體型差異,工蟻仍會如同照顧自己親緣一樣照顧這些毛毛蟲。[5]

這種互動是一種「杜鵑式」寄生(cuckoo-type)關係,即毛毛蟲由寄主螞蟻以口對口方式直接餵食。[1][11] 它們攝取的是成年螞蟻的反芻物,此餵食機制稱為口餵(trophallaxis)。[12] 因此,N. fusca 完全仰賴成年螞蟻供給其食物。[1]

克服寄主的機制

黑灰蝶 會透過分泌與釋放角質碳氫化合物(CHCs)進行化學擬態,以欺騙寄主螞蟻將其毛毛蟲視為己出。CHCs 通常用於傳遞有關昆蟲的階級、群體、年齡等資訊。[5] 這些 CHCs 由 DNO(N. fusca內分泌腺體)所分泌,其主要含糖成分為海藻糖(而非一般認為的葡萄糖)。[3]

在毛毛蟲被收養之後,所產生的 CHCs 會發生變化,顯示其可能學習並重新調整分泌物,以更貼近與其頻繁接觸之工蟻的氣味。這一點也可從另一發現獲得支持,即蝴蝶幼蟲所分泌的 CHCs 更接近雄性成蟻而非螞蟻幼蟲的 CHCs。[5]

CHCs 幫助毛毛蟲避免遭受螞蟻攻擊,方法是模仿群落專屬資訊的產生。[5]

保護色與行為

化學擬態

黑灰蝶 能夠被收養進寄主螞蟻群落的主要機制之一,即為其所採用的化學擬態。這種策略不僅讓蝴蝶得以進入螞蟻群落,進而獲得長達十個月的口餵營養與照顧,亦能傳遞虛假的群落與個體識別資訊,使其與雄性成蟻的身分相符。[1] 毛毛蟲因而得以在該群落中生活數月,不僅未受寄主螞蟻攻擊,甚至還獲得幾乎與寄主照顧其自家幼蟲相等的養育。CHCs,也就是毛毛蟲所使用的化學物質,經調整後能更近似成蟻雄性的化學訊號。[5]

生理機制

化學物質的分泌

除了化學擬態之外,毛毛蟲的分泌物也能迎合日本弓背蟻的味覺偏好。該分泌物主要由四海藻糖組成,來源於 DNO(一種內分泌腺),而毛毛蟲此時為第三齡期。這些化學物質亦包含胺基酸,這些胺基酸被視為寄主螞蟻重要的氮來源。[1]

這些化學分泌物會持續被調整,以持續吸引寄主螞蟻——這類「安撫物質」在寄生者數量稀少、規模小時,可能會在演化上維持穩定。

互利共生

雖然在這種「杜鵑式」互動中,蝴蝶無疑獲得較大益處,但已有研究指出此過程中可能存在互利共生,尤其是針對 N. fusca 的化學分泌物。其所分泌的四海藻糖可視為給予寄主螞蟻的一種回饋,用以交換其對幼蟲的哺育與照顧,因為螞蟻偏好取食含有高濃度四海藻糖的分泌物。而當中的胺基酸則可能為寄主螞蟻提供重要且豐富的氮營養來源。[1]

保育現況

棲地喪失

黑灰蝶被列於日本紅皮書為瀕危物種。[4] 在有蝴蝶紀錄的44個都道府縣中,目前僅有27個仍維持紀錄,顯示其分布減少了39%。大多數衰退發生於過去40年間,即從1980年代至今。牠也是四種已在四國絕跡的物種之一。[2]

Thumb
里山,利用植被層。

導致黑灰蝶數量下降、進而陷入瀕危的兩個主要原因為:里山生態系退化與都市開發。[2] 因為蝴蝶所能棲息的區域多為初期演替階段,為避免這些地區演替至晚期階段導致蝴蝶棲地喪失,這些棲地就必須維持於該狀態。許多里山因缺乏管理,不是被破壞就是演替成森林。[4] 這一現象在過去30至40年間越加明顯。[2]

另一原因是都市化開發。不僅導致里山的價值降低(進而被遺棄),也破壞部分自然土地,以騰出空間進行都市建設。儘管維持初期演替狀態可能較為困難且費用高昂,但保護其他更穩定的棲地,例如火山附近的峭壁或草原,將會是更可行的保育方案。[4]

在南韓也可見類似衰退趨勢,自1999年以來便未再觀察到該物種。[1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