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雁

鸭科黑雁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雁
Remove ads

黑雁學名Branta bernicla)為雁鴨科黑雁屬鳥類。分布於北極圈以北、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島嶼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東部沿海、福建等地,多生活於海岸邊、河口以及陡峭的河岸。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2]

快速預覽 黑雁, 保護狀況 ...
Thumb
Branta bernicla

它有三個亞種, 全部在溫帶地區的海岸過冬, 並在北極高原的苔原上繁殖.

布倫特油田以該物種命名.[4]

Remove ads

分類學

黑雁於1758年由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在其Systema Naturae第十版中以二名法命名並正式描述.Anas bernicla.[5][6] 林奈指定其模式產地為歐洲, 但在1761年將其限定為瑞典.[6][7] 黑雁現在是六種歸入1769年由奧地利博物學家喬瓦尼·安東尼奧·斯科波利引入的黑雁屬(Branta)中的一種.[8] 屬名Branta古諾斯語 brandgás的拉丁化形式, 意為"燒焦(黑色)雁". 種小名bernicla中古拉丁語, 意為藤壺.[9]

黑雁和類似的白頰黑雁曾被認為是同一物種。[9] 這種神話至少可以追溯到12世紀. 威爾斯的傑拉德聲稱他曾見過這些鳥掛在木材上, 威廉·特納接受了這一理論, 而約翰·傑拉德聲稱他曾見過這些鳥從他們的殼中出現. 這個神話的產生是因為在1100年代, 人們對鳥類的遷徙並不了解, 但已知這些鳥從未被發現築巢, 也未找到過蛋, 也未見過雛鳥.[10] 這個傳說持續到了18世紀末. 在凱里郡, 直到最近, 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可以食用這種鳥, 因為它被視為魚.[11]

Remove ads

亞種

認可的三個亞種為:[8]

  • B. b. nigricans勞倫斯, 1846) – 西伯利亞東北部,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
  • B. b. bernicla林奈, 1758) – 俄羅斯西北部, 北中部
  • B. b. hrota穆勒, OF, 1776) – 加拿大東北部, 格陵蘭和斯瓦巴群島


描述

Thumb
越冬 瓦登海,德國
Thumb
覓食 攝於長島灣, 康乃狄克州
Thumb
蛋, 收藏於威斯巴登博物館

黑雁是一種嘴短而粗壯的小型雁. 它身長17.029cm, 翼展17.030cm, 體重17.031g [13][14][15][16] 尾下為純白色, 尾巴黑色且非常短 (是所有雁中最短的).

深色腹部的指名亞種 B. b. bernicla的身體顏色相當均勻, 全身為深灰褐色, 腹部和側面顏色與背部沒有顯著差異. 頭部和頸部為黑色, 頸部兩側有一小塊白斑. 大約25萬隻, 它們在西伯利亞中部和西部的北極海岸繁殖, 冬季在西歐的沿海地區過冬, 超過一半的種群分布在英格蘭南部, 其餘的分布在德國北部和法國西南部之間.

淺色腹部型B. b. hrota的身體顏色為黑褐色和淺灰色. 身體各部位為不同深淺的灰褐色, 腹部和側面明顯比背部顏色淺, 並形成明顯對比. 頭部和頸部為黑色, 頸部兩側有一小塊白斑. 總體種群大約為25萬隻, 主要種群在加拿大東北部繁殖, 冬季沿著美國大西洋海岸從緬因州喬治亞州過冬,[13] 還有兩個較小的種群, 一個在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 斯瓦巴群島和格陵蘭東北部繁殖, 冬季在丹麥, 英格蘭東北部和蘇格蘭過冬, 另一個在加拿大東北部的島嶼繁殖, 冬季在愛爾蘭, 英格蘭西南部, 以及法國北部芒什省的雷涅維爾港( le havre de Regnéville)(Seine河口)為中心的小但顯著的區域.[17] 在愛爾蘭, 它們在冬季被記錄在許多地方, 包括福伊爾湖, 斯特蘭福德湖, 特拉利灣卡斯爾梅恩港.[18][19][20]

黑型B. b. nigricans的身體顏色為黑褐色和白色. 這種形態是一種黑白對比鮮明的鳥,背部呈均勻的深黑褐色,下半部顏色相似(深色延伸到三種形態中最靠後的位置),側腹有明顯的白色斑塊; 它的白色頸斑較大, 形成幾乎完整的領圈. 大約12.5萬隻的種群在加拿大西北部, 阿拉斯加西伯利亞東部繁殖, 冬季主要在北美洲西海岸, 從阿拉斯加南部到加利福尼亞, 但也有一些在東亞, 主要是日本, 還有韓國和中國. 在1981年時種群數量曾高達20萬隻, 在1987年時曾降至10萬隻.[21]

亞洲的黑型黑雁種群先前被視為一個獨立的亞種B. b. orientalis,基於其上體顏色據稱較為淺淡;然而,現在普遍認為這並不正確,因此它們被歸入B. b. nigricans

已提出第四種形式(有時稱為「灰腹黑雁」),但目前尚未對這個繁殖於加拿大北極中部(主要在梅爾維爾島)並在美國西海岸普吉特海灣(靠近美國/加拿大邊界)過冬的鳥群進行正式的亞種描述。這些鳥的外觀介於黑腹黑雁和淺腹黑雁之間,上體為棕色,下體為灰色,與白色側斑的對比不那麼明顯。還有人提出,與其說這是獨立的亞種,不如說它實際上是這兩種形式之間雜交的結果,因為這個群體展現了混合的特徵。[22]

在冬季,單隻鳥通常以鬆散的家族群體形式與同一亞種的其他鳥一起活動,但在某些地區(例如西歐,見上文)存在重疊;這在繁殖地也是如此。在繁殖季節外,具有任何亞種特徵的個體偶爾會與常規的候鳥一起出現,這引發了關於這是否與遷徙路線事故、繁殖範圍重疊,甚至雜交有關的討論。

棲地

Thumb
防衛姿勢
Thumb

黑雁在冬季是嚴格的海岸鳥類,很少離開潮汐河口,在那裡它以大葉藻Zostera marina[23]海藻海萵苣Ulva)為食。[13][24] 在北美東海岸,將海萵苣納入其飲食是最近的變化,這是由於1931年大葉藻的枯萎病引起的。這導致了黑雁幾乎滅絕。少數倖存者改變了飲食,將海萵苣納入其中,直到大葉藻最終開始回歸。自那時以來,黑雁一直保持這種飲食作為一種生存策略。[25] 1930年代愛爾蘭大葉藻的類似崩潰也對種群產生了負面影響。[26] 近幾十年來,它開始使用內陸不遠處的農田,廣泛取食和冬季播種的穀物。有人認為它們是通過跟隨其他種類的雁學會了這種行為。食物資源壓力也可能是迫使這種變化的重要因素,因為到1980年代中期,世界人口增加了10倍以上,達到40萬至50萬,可能達到河口的承載能力。在繁殖季節,它利用低矮的濕潤海岸苔原進行繁殖和覓食。巢是碗狀的,用草和絨毛襯墊,位於較高的地點,通常靠近一個小池塘。

Remove ads

保護狀況

黑雁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物種。[1] 它是非洲-歐亞遷徙水鳥保護協定(AEWA)適用的物種之一。[27]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