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齊柏林飛船
飛艇類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齊柏林飛船(德語:Zeppelin,發音:[ˈtsɛpəliːn] ⓘ)是一種或一系列硬式飛船的總稱,是著名的德國飛船設計家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在20世紀初期以大衛·舒瓦茲所設計的飛船為藍本,進一步發展而來。由於這系列飛船的成功,「齊柏林飛船」甚至成為當代稱呼此類飛船時所用的代名詞。

在當時,巨型飛船主要的用途涵蓋了民用與軍事兩種領域。民用方面,德意志飛船運輸公司可以被視為是現代商業航空界的鼻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曾非常活躍過。大戰爆發後,各國軍事將領們注意到飛船先進的運用性,因此改將其投入到戰場上,擔任空中轟炸和偵察斥候的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敗戰,曾一度讓齊柏林飛船的營運陷入泥沼,但胡戈·埃克納繼承已逝的齊柏林伯爵遺志,在1920年代復興了齊柏林飛船,並且在1930年代達到顛峰。在當時,包括LZ127「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與LZ129「興登堡號」等幾艘膾炙人口的巨型飛船,在跨大西洋的歐美航線上都有豐富的獲利。但不料,1937年時興登堡號在美國紐澤西州失火墜毀,也就是著名的「興登堡空難」,在那之後包括齊柏林飛船在內的整個飛船運輸產業急速沒落,不久之後就被新興的民航機給取代了。
Remove ads
主要特徵

齊柏林飛船最重要的部份是輕合金環和縱樑組成的硬式骨架。[1]該設計令單個壓力外殼內有輕微的過大壓力,以維持它們的形狀。這種設計的令齊柏林飛船的可以造得比軟式飛船更大。齊柏林飛船骨架多由鋁合金製成。
第一架齊柏林飛船的形狀是一個長圓柱體加上錐形的末端複雜的多面尾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Schütte-Lanz Luftschiffbau為了領先其他的競爭公司,飛船的設計被改為更為人熟悉的流線造型與十字形尾翼,幾乎所有後來的飛艇都有使用這個設計。在外殼內,數個獨立的「氣囊」裝有比空氣輕的氣體,大多數硬式飛船的氣囊由多層用來分隔開金箔的牛大腸膜製成。
固定在齊柏林飛船骨架的吊艙外有引擎負責推動飛船前進,當中有少部分提供反向推力,方便停泊。乘客和機組人員會被安排到位於骨架底部一個相對地細小的隔間,但後來的飛船為了符合空氣動力學,所以不會包含一個完整的居住空間,而會將乘客和機組人員的間隔放在外殼內。
Remove ads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建的齊柏林飛船
Remove ads
參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