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榆生

中国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龍榆生(1902年4月26日—1966年11月18日),原名沐勛榆生忍寒江西萬載縣人,是中國二十世紀詞學名家,80年代後對他的鑒賞文學評價很高。與夏承燾唐圭璋詹安泰並稱「民國四大詞人」。

生平

龍榆生生於江西萬載縣的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是龍賡言,母親楊玉蘭也出生世家。6歲時,其母去世。他小時候身體不好,因此沒能如願進入北京大學讀書。他由父親教授詩詞,後經堂兄龍沐光介紹,於1921年春就讀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師從黃侃。1933至1936年,他通過葉恭綽等人的資助創辦了《詞學季刊》,後因抗戰爆發而停刊,共出版十一期,此後還創辦過《同聲月刊》等詞學雜誌。[1]

1928年起先後任暨南大學中山大學太炎文學院國立音專[2]等校教授。1940年出任「南京國民政府」立法委員,不久脫離政治,任教於中央大學。1945年因參與汪政權被判入獄12年,1945年11月8日囚禁於南京老虎橋監獄[1]

1948年保外就醫。1949年9月中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龍榆生的好友張雲川陳毅談起他,11月初陳毅返回上海後給龍榆生安排工作[3]。1956年任教上海音樂學院,1958年被打成右派,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抄家,書齋「風雨龍吟室」的書稿、文物盡數被抄沒。他於不久後在上海病逝[4]。死後,他安葬於北京萬安公墓,墓志銘只有一句話「西江忍寒詞人龍七,1902——1966。」[1]

Remove ads

著作

龍榆生早年學習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風,抗戰時期風格發生轉變,顯得蒼涼沉鬱。這和他加入汪精衛政權有關,其原始動機為「為蒼生請命,為千古詞人吐氣」,但加入後發現與所想不同,招致非議,又因為家庭的關係沒辦法辭職,所以導致詞風變化。[5]

他有多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唐宋名家詞選》,有「近世選本之冠」之稱[6]。除去自己的著作外,他還參與過《詞學季刊》《同聲月刊》《音樂雜誌》《夏聲月刊》等雜誌的編輯或創辦,目的是「復中夏之正聲,挽西山之斜日」。[7]

列表

更多資訊 名稱, 定稿時間 ...

逸事

1956年1月30日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召開前,並不是政協委員的龍榆生得到與會通知,2月6日晚上七點半受到毛澤東懷仁堂接見,與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鄧小平郭沫若彭真沈鈞儒陳叔通等同席。龍榆生有些拘束,毛澤東發現後專門給他夾菜。兩人談論過鮑魚相關典故,毛澤東詼說:「龍先生學問淵博,我的學問不及他呢。」宴後,龍榆生作詞《絳都春》紀念。[3]

1965年11月,龍榆生長子龍廈材到上海出差,返回東北時,龍榆生將三冊合訂本的《詞學季刊》交給兒子,囑咐他路過北京時送給陳毅,並請陳毅轉送毛澤東。此外,毛澤東也很喜歡龍榆生的《唐宋名家詞選》一書。[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