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龜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龜甲,又稱龜殼,是龜鱉目動物的甲殼,是由牠們的肋骨進化成特殊的骨製軟骨護盾[1],可保護龜的身體。

用途

刻字

Thumb
卜辭腹甲(獲百頭,丙86)

清光緒年間,金石學家王懿榮偶然在龜甲上發現有古文字,即是後來的甲骨文[2]

飾物

部份品種的龜殼如玳瑁可以加工成為飾物。

占卜

龜甲是中國傳統占卜的用具。古人在其上鑽孔加熱,觀其裂紋以定吉凶。後來人們也把銅鐵放進龜殼裡搖動來占卜。

藥用

龜的腹甲是一種中藥,稱為龜板 、龜甲 。


組成

腹甲

Thumb
烏龜背甲(A)與腹甲(B)

腹甲由四對骨板和一個內腹甲組成。其中,四對骨板包括:上腹甲、次腹甲、中腹甲、劍腹甲組成。[3]

背甲

背甲由神經板、肋板、八對周邊板、頸片、尾片組成。[3] 進化生物學家認為烏龜的背甲是內骨骼與外骨骼結合而構成的。其中最主要的神經板與肋板屬於內骨骼,由肋骨與椎骨在胚胎時期的延伸而形成。頸片、尾片與周邊板屬於外骨骼,由皮膚的角質化與骨化而形成。[4]

化石

21世紀初,半甲齒龜 (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 化石在中國貴州省被發掘。半甲齒龜存在於三疊紀,距今約2億2000萬年。李淳、吳肖春等科學家與2008年發表的論文中描述,半甲齒龜擁有已經形成的腹甲和未發展完的背甲。[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