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0.5公分突擊榴彈砲4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0.5公分突擊榴彈砲42(德語:Sturmhaubitze 42, Sd.Kfz 142/2, StuH 4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以三號突擊砲為基礎開發並投入使用的一款突擊砲[1]。
![]() | 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Remove ads
簡介
1941年中期,伴隨三號突擊砲F型換裝75公厘StuK 40 L/43反坦克砲,以及E型之前所裝備的7.5公分短砲管StuK 37 L/24榴彈砲面對步兵支援和碉堡時威力漸顯不足,德國的陸軍兵器局第六課,規劃同以三號突擊砲為基礎,研究攻擊碉堡等堅固的防禦工事為目標的新型車輛[2]。
車體設計由戴姆勒與梅賽德斯-賓士負責,砲架的設計則由萊茵金屬負責,以三號突擊砲E型為樣本,搭載加裝了電子擊發設備及砲口制動器的10.5 公分 leFH 18榴彈砲的試驗車在1942年十月製造完成,當時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十分關注並鼓勵量產,在該年的十一月末,有9輛參與了列寧格勒圍城戰。
(索謬爾戰車博物館)
初期的量產型是以F/8型的底盤為基礎,後來則改變成以G型底盤來進行生產。由於資源匱乏的關係,砲口制動器在較晚期的生產車輛上會被省略。包括由三號突擊砲F/8、G型衍生而來的型號在內,此車輛在德國投降前,由Alkett工廠一共生產了約1,300輛(一說1,212輛)[2][3]。
在較早期的資料中,曾經提到因為伴隨著三號突擊砲的長砲管化,而使得任務變成以反戰車任務為主的關係,因此開發出回歸本來的任務取向的新型車輛。不過後來證明本車型的開發時間就如上述,早於三號突擊砲長砲管化的時間,因此是錯誤的。
根據實戰時曾使用過此車的士兵有著「對抗步兵時十分有用」、「如果只能有十輛突擊砲,其他型號只要有7輛,此車就應該有3輛才是正確的比例」等正面評價。[來源請求]
Remove ads
彈藥
由於10.5公分榴彈砲的砲彈與發射藥需分別裝填,本車射速僅約達每分鐘5發。間接射程時的最大射程雖可達5400公尺,但是在戰場上的目標通常都不會超過2000公尺。
相較於三號突擊砲,StuH 42彈藥可提供更大的爆炸威力。三號突擊砲使用的7.5公分榴彈彈重僅5.74公斤(約含0.68公斤裝藥),而10.5公分榴彈的彈重高達15.55公斤(約含1.4-1.75公斤的裝藥)。爆炸時的有效破片散佈深達10公尺,寬達35公尺。
-
於在阿納姆戰役中的StuH 42 (無砲口制動器)。
-
待命中的StuH 42 (無砲口制動器),拍攝於荷蘭阿納姆,1944年。
登場作品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