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118年教宗選舉

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118年教宗選舉
Remove ads

1118年教宗選舉於1118年1月21日教宗帕斯卡二世離世[3]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亦是有紀錄以來首次設有首席司鐸英語Protopriest首席助祭英語Protodeacon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若望·卡塔尼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名為「格拉修二世」。[4]

快速預覽 1118年教宗選舉, 日期與地點 ...
Thumb
當年舉行選舉的巴拉丁諾山本篤會修道院現已成為聖塞巴斯蒂亞諾和帕拉蒂諾堂英語San Sebastiano al Palatino[2]

教宗帕斯卡二世離世

出任教宗18年的帕斯卡二世於1118年1月21日離世[3],他離世後於拉特朗聖若望大殿安葬。[5]完成安葬後,這次教宗選舉於1月24日在羅馬巴拉丁諾山本篤會修道院舉行。[1]

樞機選舉人

雖然根據由教宗尼閣二世於1059年發布的教宗詔書以上主之名英語In Nomine Domini》,主教級樞機是教宗選舉的唯一選舉人,但是在這次選舉中司鐸級樞機和執事級樞機亦擁有投票權。[6]

1118年1月的樞機團的樞機數目和數據是十分不完整的。這些數據於數十年後才由聖葛斯默和達彌盎聖殿司鐸級樞機比薩的潘道夫英語Pandulf of Pisa整理出的。該份文件聲稱這次選舉共有49名[a]樞機參與,但是則列出當中35位[b]樞機的名字。根據潘道夫所整理的資料,由於十二宗徒聖殿司鐸級樞機休未能出席選舉,故此多需要兩位主教級樞機參與。雖然潘道夫沒有寫出兩位主教級樞機的姓名,但則十分清楚地記載兩人是有參與選舉的。[7]然而,由於潘多夫[c]對立教宗克雷二世[d]在位時發布而當時教會正處於混亂狀態,現代歷史學家質疑該文件的可信性。這份文件還有其他問題[9]:69-80[11]:100-101, 119-134[12]:63-64

  • 文件內容跟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e]
  • 潘道夫所提及的樞機裏有部分是由後來的教宗冊封為樞機,意味著這些「樞機」由宗座出缺至教宗選舉結束期間都並不是樞機
Remove ads

出席的樞機選舉人

樞機團的實際人數無法確定,因為各資料來源所列出的樞機人數都不一樣。[2][4]這裏列出41位樞機選舉人[2][4],當中包括6位主教級樞機、20位司鐸級樞機和15位執事級樞機,而當中有36位樞機(4位主教級樞機、18位司鐸級樞機和14位執事級樞機)參與這次選舉。

主教級樞機

司鐸級樞機

Remove ads

執事級樞機

Remove ads

缺席的樞機選舉人

選舉過程

選舉於1月24日開始,樞機團認為有幾位樞機均有能力勝任教宗一職。很快,樞機團得出一個共識並選出喬瓦尼·卡塔尼樞機,他取名為「格拉修二世」。[2]

後續

當選教宗後不久,教宗格拉修二世羅馬帝國的人囚禁。新教宗在羅馬人的協助下獲釋後隨即前往拉特朗聖若望大殿[2]

教宗格拉修二世的晉鐸、晉牧及加冕禮於3月10日舉行,正式成為天主教第161任教宗。[2][3]

軼事

不計算對立教宗,這次是自1061年設立教宗選舉起首次有4位未來教宗同時參與選舉。他們分別是於這次選舉中當選教宗的格拉修二世[13],1124年至1130年出任教宗的洪諾留二世[14],1130年至1143年出任教宗的依諾增爵二世[15]和1153年至1154年出任教宗的阿納斯塔修斯四世[16]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