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862年大西洋颶風季
大西洋颶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862年大西洋颶風季共形成六個熱帶氣旋,其中只有一個曾經登陸。全季共有三個氣旋達到熱帶風暴標準,三個達到颶風強度,沒有大型颶風[注 1]。不過,考慮到當時缺乏包括氣象衛星在內的現代觀測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隻或是吹襲有人類居住陸地的風暴才有文獻記載,所以實際形成的熱帶氣旋可能更多。氣象學家克里斯多福·朗詩(Christopher W. Landsea)估計,1851至1885年間實際形成的風暴數量可能比資料庫中要多零到六場。[2]全季確認存在的六個北大西洋熱帶氣旋中有五個是由氣象學家何塞·費爾南德斯-帕塔加斯(Jose Fernandez-Partagas)和亨利·迪亞茲(Henry Diaz)在1995年出版的文獻中首度記載,另一個則是2003年麥可·切諾維斯(Michael Chenoweth)根據巴拿馬科隆的紀錄加入。
6月15至17日,本季首場熱帶風暴出現在美國東岸近海。第二場則要到約兩個月後的8月中旬才形成,第三個氣旋又要到9月中旬成型,兩場風暴的最高強度都能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達到二級颶風標準[注 2],但均未登陸。10月5日,第四個熱帶氣旋在聖露西亞引發洪災,又在巴貝多部分地區降下暴雨,但風暴此前的發展歷程已不可考。第五號颶風確定曾於10月在美國東岸近海活動,第六個氣旋的中心於11月22至25日間在巴拿馬附近活動。
這年颶風季低迷的活躍程度還經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反映出來,數值僅有46[5]。大致來說,氣旋能量指數通過颶風強度和持續時間計算,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的風暴,其指數也相應越高。只有在熱帶天氣系統風速達到或超過每小時63公里(34節)或熱帶風暴強度時才會計算該指數,並納入全面的氣象公告,並且亞熱帶氣旋的指數不會計入累積數值。[6]
Remove ads
風暴
氣象機構根據四艘船隻的報告推斷,6月中旬美國東岸近海有熱帶風暴存在並持續兩天[7]。氣旋於6月15日在薩凡納以東約550公里海域形成,然後緩慢北上,於兩天後在維吉尼亞海灘以東約400公里洋面逐漸消散[8]。
8月18日,佛羅里達州以東約1000公里海域出現一場強度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達到二級標準的颶風。接下來三天裡,氣旋向北沿美國東岸平行移動,於8月21日在紐芬蘭島以南約500公里洋面消散。[8]
9月12日,西班牙「朱利安·德安蘇塔號」(Julian de Unsueta)船隻的桅杆被強風颳倒,數天後在美屬維京群島的聖托馬斯島入港。9月13日,「蒙特蘇馬號」(Montezuma)和「瞪羚號」(Gazelle)三桅帆船的桅杆都被巴貝多附近的颶風颳倒。風暴在9月14至16日間的動向缺乏文獻記載,但9月17日又有「阿拜拉號」(Abbyla)和「伊利亞斯·派克號」(Elias Pike)三桅帆船在距北卡羅來納州約800公里洋面遭遇颶風。9月19日,美國東岸近海有多艘船隻遇到氣旋,有些是在向北遠至加拿大塞布爾島海域。[7]根據上述船隻報告,氣象機構推定風暴移動路線於9月12日在維京群島東北方向約800公里海域開始,9月20日在新斯科舍近海中止[8]。
Remove ads
10月5日,聖露西亞因熱帶風暴發生洪災。巴貝多斯佩茨敦(Speightstown)於10月5至6日受到狂風暴雨摧殘。風暴還對聖文森特島構成影響,但其詳細移動路線及強弱變化已不可考,大西洋颶風資料庫中只記錄氣旋經過的一點位置。[7]
10月14日,百慕達以西約500公里海域出現強度達到一級颶風標準的熱帶氣旋[8]。「阿爾伯特·崔特號」(Albert Treat)雙桅縱帆船遇到風暴後船身橫向傾倒,受到相當嚴重的破壞,船上三人溺斃。次日,更北面的「刺槐號」(Acacia)三桅帆船也一度橫向傾倒,但之後順利脫險。10月16日,颶風沿美國東岸平行北上。「奧德號」(Oder)船隻於當天在塞布爾島因遭遇風暴失去船帆。10月16日中午左右,颶風轉變成溫帶氣旋,最終於10月17日完全消散。[7]
根據美國「詹姆斯·阿傑號」(James Adger)船隻上船員保存的氣象紀錄,11月22至25日間,巴拿馬科隆西北方向有強烈熱帶風暴存在。氣旋於11月24日晚減弱,並於次日開始緩慢向西飄移,最終於當天逐漸消散。[9]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