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867年倫敦條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67年倫敦條約
Remove ads

倫敦條約(法語:Traité de Londres ),繼1839 年倫敦條約之後通常被稱為第二次倫敦條約,此條約授予盧森堡完全獨立和中立。 [2]該條約於 1867 年 5 月 11 日在普奧戰爭盧森堡危機結束後簽署。它對盧森堡和歐洲大國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3]

快速預覽 類型, 簽署日 ...
Remove ads

效果

倫敦條約的第一條規定的直接效力是確認荷蘭和盧森堡為奧蘭治-拿騷王朝統治下的共主邦聯[4]

重申《1839年倫敦條約》所確立的盧森堡中立地位。未簽署早期條約的各方將成為盧森堡中立性的擔保國比利時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本身也必須保持中立)。 [5]

為了確保盧森堡的中立,被稱為「北方直布羅陀」的盧森堡城(向西)的防禦工事將被拆除,並且永遠不會重建。 [6]在東部,這座城市受到深深的河谷和仍然存在的中世紀防禦工事的保護。拆除西面和地下防禦工事耗時16年,耗資150萬金法郎,毀壞了超過24 km(15 mi)防禦工事。的地下防禦工事和4公頃(9.9英畝)的炮台營房[7]

此外,根據維也納會議的決定,自1815年以來一直駐紮在盧森堡的普魯士軍隊也被撤出。 [8]

普奧戰爭導致德意志邦聯崩潰。兩個前成員,盧森堡大公國和林堡公國,以荷蘭國王為國家元首(盧森堡大公林堡公爵)。為了進一步闡明邦聯滅亡後此兩政權的國際地位,《倫敦條約》確立了邦聯的終結,並規定林堡及其所有「領土」從此被視為「荷蘭王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9]

Remove ads

簽署者

該條約由歐洲所有大國的代表簽署: [1]

義大利王國原本沒有被邀請,但義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說服其他國王和皇帝邀請他的代表。因為義大利與盧森堡關係不大,該條約並沒有以任何明顯的方式直接影響義大利。然而,這是義大利首次以大國身份受邀參加國際會議,因此對於剛剛在國際間抬頭的義大利王國具有象徵意義。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