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874年金星凌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874年12月9日的金星凌日(協調世界時1時49分至6時26分)[1][a]是19世紀的第一次金星凌日,第二次發生於8年後。之前的一組相繼於1761年與1769年發生,而下一組則到21世紀(2004年與2012年)才發生。相比於之前的金星凌日,人們此時的觀測手段得到了較大改善。大量的考察隊在世界各地觀測了此次金星凌日,其中有很多是由各國官方組織的。

各國考察隊

法國共派出了6支考察隊。其中一支派往紐西蘭的坎貝爾島,其他五支則分別前往印度洋的聖保羅島、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日本長崎(在神戶還設置了輔助觀測站)、中國北京以及越南西貢。[2]
英國官方則在全球設置了5個觀測點,分別設於夏威夷、南印度洋的凱爾蓋朗群島與羅德里格斯島、埃及開羅以及紐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這些觀測點大多設有輔助觀測站。[3]
美國國會資助的金星凌日委員會則派出了8支考察隊,分別前往凱爾蓋朗群島、克羅澤群島、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荷巴特、紐西蘭的皇后鎮、南太平洋的查塔姆群島、中國北京、日本長崎以及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不過前往克洛澤群島的考察隊最終未能登陸,轉往塔斯馬尼亞進行觀測。[3]這些考察隊總共得到了350塊銀版來拍攝1874年的金星凌日。
許多天文台也參與了金星凌日觀測,包括澳洲的墨爾本天文台、阿得雷德天文台與雪梨天文台,開普敦的皇家天文台,模里西斯的皇家阿爾弗雷德天文台,印度的馬德拉斯天文台,位於紐西蘭威靈頓的殖民地時間事務天文台(the Colonial Time Service Observatory)以及埃及的赫迪夫天文台。[3]雪梨天文台還向新南威爾斯的古爾本派出了一支考察隊。[3]
義大利天文學家彼得羅·塔基尼所率領的考察隊前往了印度的姆達普爾(Muddapur)。印度的羅奧爾凱埃[3]與維沙卡帕特南也都設有觀測點。[3]德國天文學家雨果·漢斯·里特·馮·澤利格率領的考察隊則去了奧克蘭群島。[3]波斯的伊斯法罕以及凱爾蓋朗群島也有參與觀測的德國天文學家。[3]荷蘭天文學家吉恩·亞伯拉罕·克雷蒂安·奧德曼斯是在留尼旺觀測的金星凌日。荷屬東印度也有多個觀測點。[3]奧地利天文學家是在現屬羅馬尼亞的雅西進行的觀測。[3]俄羅斯天文學家奧托·威廉·馮·斯特魯維則組織了考察隊在東亞、高加索、波斯以及埃及進行了觀測。兩支墨西哥考察隊來到了日本橫濱。
世界各地還有些個人觀測者或個人資助的考察隊。阿奇博爾德·坎貝爾是在埃及的底比斯完成的觀測。詹姆斯·林德賽資助的私人考察隊則前往了模里西斯。[3]還有一些個人觀測者則在新南威爾斯的一些地方,包括埃登、溫莎與雪梨,進行觀測。[3]一支美國的私人考察隊則來到了澳洲的比奇沃思。[3]
Remove ads
觀測結果
由於氣象條件與儀器問題,有的觀測者未能完成觀測。許多觀測者,特別是官方考察隊,使用了新的太陽成像技術,試圖通過這種新技術完成精確測量。但這種新技術收效甚微。有些考察隊沒能得到可以發表的觀測結果,或是提升天文單位數值的精度。此時由火星觀測得到的天文單位數值的精度已經高於金星凌日觀測得到的數值。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