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19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其中一個比賽項目,該項目於1920年8月28日至9月5日進行。比賽僅設男子項目,共有14個國家參加,其中13個為歐洲國家,1個為非洲國家(埃及)。[1]

快速預覽 賽事資料, 主辦地 ...

德國、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緣故而未獲邀請參賽。儘管英國四個組成國的足球協會在此時均已退出國際足球總會,國際足總仍然邀請了英國隊參加比賽。最終英國隊在第一輪中以1比3不敵挪威,淘汰出局。[2]

決賽在主辦國比利時隊和捷克斯洛伐克隊之間進行,最終由比利時隊勝出,捷克斯洛伐克隊在比賽期間對於裁判的判罰不滿,決定罷賽抗議,最終該隊的成績被取消。[1]

捷克斯洛伐克隊被取消資格後,組委會特別安排了銀牌銅牌賽以決定銀牌和銅牌的歸屬,最終西班牙隊和荷蘭隊分別獲得銀牌和銅牌。[3][4][2]

Remove ads

比賽場館

更多資訊 安特衛普, 根特 ...

結果

第一回合

更多資訊 捷克斯洛伐克, 7–0 ...
安特衛普布羅德大街體育場
觀眾人數:600
裁判:Raphael Van Praag (BEL)

更多資訊 西班牙, 1–0 ...
布魯塞爾La Butte
觀眾人數:3,000
裁判:Willem Eymers (NED)

更多資訊 義大利, 2–1 ...
根特朱爾斯·奧滕球場
觀眾人數:2,000
裁判:Paul Putz (BEL)

更多資訊 挪威, 3–1 ...
觀眾人數:5,000
裁判:Johannes Mutters (NED)

更多資訊 荷蘭, 3–0 ...
布魯塞爾La Butte
觀眾人數:3,000
裁判:Georges Hubrecht (BEL)

更多資訊 瑞典, 9–0 ...
觀眾人數:5,000
裁判:Charles Barette (BEL)

比利時原定與波蘭比賽,但波蘭由於波蘇戰爭的關係未能抵達賽場;組委會判比利時以2-0取勝進入下一輪。

法國隊第一輪輪空。

四分之一決賽

更多資訊 荷蘭, 5–4 (加時賽) ...
安特衛普布羅德大街體育場
觀眾人數:5,000
裁判:Josef Fanta (TCH)

更多資訊 捷克斯洛伐克, 4–0 ...
布魯塞爾La Butte
觀眾人數:4,000
裁判:Charles Barette (BEL)

更多資訊 法國, 3–1 ...
觀眾人數:10,000
裁判:Henri Christophe (BEL)

更多資訊 比利時, 3–1 ...
觀眾人數:18,000
裁判:Johannes Mutters (NED)
Remove ads

半決賽

更多資訊 捷克斯洛伐克, 4–1 ...
觀眾人數:12,000
裁判:Johannes Mutters (NED)

更多資訊 比利時, 3–0 ...
觀眾人數:22,000
裁判:John Lewis (GBR)

金牌比賽

Thumb
比利時球員Robert Coppée在第6分鐘時成功進球。

此次比賽的決賽存在爭議,捷克斯洛伐克隊在第40分鐘時因不滿其中一名隊員Karel Steiner被罰下場而離場抗議,最終該隊被取消比賽成績。

更多資訊 比利時, 2–0 ...
觀眾人數:35,000
裁判:John Lewis (GBR)
更多資訊 團隊詳情 ...
Remove ads

銀牌和銅牌比賽

第一回合

更多資訊 義大利, 2–1 [note 1] (加時賽) ...
安特衛普布羅德大街體育場
觀眾人數:500
裁判:Louis Fourgous (France)

更多資訊 西班牙, 2–1 ...
安特衛普布羅德大街體育場
觀眾人數:1,500
裁判:Giovanni Mauro (Italy)

第二輪

更多資訊 西班牙, 2–0 ...
觀眾人數:10,000
裁判:Paul Putz (Belgium)

第三輪

銀牌和銅牌比賽

更多資訊 西班牙, 3–1 ...
觀眾人數:14,000
裁判:Paul Putz (Belgium)

友誼賽

在埃及隊和南斯拉夫隊雙雙遭淘汰後,兩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這場比賽並非該賽事的正式比賽。部分資料稱該比賽為第八名排位賽或銀牌銅牌賽的一部分。

更多資訊 埃及, 4–2 ...
觀眾人數:500
裁判:Rafael van Praag (NED)

最終排名

以下是最終排名:[2][5]

更多資訊 排名, 隊伍 ...

獎牌獲得者

Thumb
冠軍得主比利時隊,攝於決賽前
Thumb
亞軍得主西班牙
冠軍 亞軍 季軍
 比利時
  • Félix Balyu
  • Désiré Bastin
  • Mathieu Bragard
  • Robert Coppée
  • Jean De Bie
  • André Fierens
  • Emile Hanse
  • Georges Hebdin
  • Louis van Hege
  • Henri Larnoe
  • Joseph Musch
  • Fernand Nisot
  • Armand Swartenbroeks
  • Oscar Verbeeck

教練Raoul Daufresne

 西班牙

教練Francisco Bru

 荷蘭
  • Arie Bieshaar
  • Leo Bosschart
  • Evert Bulder
  • Jaap Bulder
  • Harry Dénis
  • Jan van Dort
  • Ber Groosjohan
  • Felix von Heijden
  • Frits Kuipers
  • Dick MacNeill
  • Jan de Natris
  • Oscar van Rappard
  • Henk Steeman
  • Ben Verweij

教練Fred Warburton

射手榜

Thumb
Topscorer Herbert Carlsson
7 球
  • 瑞典 Herbert Carlsson (瑞典)
6 球
  • 捷克 Antonín Janda (捷克斯洛伐克)
5 球
  • 荷蘭 Ber Groosjohan (荷蘭)
4 球
  • 比利時 Robert Coppée (比利時)
  • 捷克 Jan Vanik (捷克斯洛伐克)
  • 西班牙 Félix Sesúmaga (西班牙)
3 球
  • 捷克 Otakar Mazal (捷克斯洛伐克)
  • 荷蘭 Jaap Bulder (荷蘭)
  • 瑞典 阿爾賓·達爾 (瑞典)
  • 瑞典 Albert Olsson (瑞典)
2 球
  • 比利時 Henri Larnoe (比利時)
  • 埃及 Sayed Abaza (埃及)
  • 法國 Jean Boyer (法國)
  • 義大利 古列爾莫·布雷齊 (義大利)
  • 挪威 Einar Gundersen (挪威)
1 球
  • 比利時 Mathieu Bragard (比利時)
  • 比利時 Louis Van Hege (比利時)
  • 捷克 Josef Sedláček (捷克斯洛伐克)
  • 捷克 Karel Steiner (捷克斯洛伐克)
  • 埃及 Hassan Allouba (埃及)
  • 埃及 Hussein Hegazi (埃及)
  • 埃及 Zaki Osman (埃及)
  • 法國 Henri Bard (法國)
  • 法國 Paul Nicolas (法國)
  • 英國 Fred Nicholas (英國)
  • 義大利 埃米利奧·巴迪尼 (義大利)
  • 義大利 阿道夫·巴隆切里 (義大利)
  • 義大利 恩里科·薩爾迪 (義大利)
  • 荷蘭 Jan de Natris (荷蘭)
  • 挪威 Arne Andersen (挪威)
  • 挪威 Einar Wilhelms (挪威)
  • 西班牙 多明戈·阿塞多 (西班牙)
  • 西班牙 Patricio Arabolaza (西班牙)
  • 西班牙 馬里亞諾·阿拉特 (西班牙)
  • 西班牙 José María Belauste (西班牙)
  • 西班牙 皮奇奇 (西班牙)
  • 瑞典 Ragnar Wicksell (瑞典)
  • 南斯拉夫王國 Artur Dubravčić (南斯拉夫王國)
  • 南斯拉夫王國 Jovan Ružić (南斯拉夫王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