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59年墨西哥颶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59年墨西哥颶風是一場於1959年10月襲擊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毀滅性熱帶氣旋,也是造成人員喪生最多的太平洋颶風之一,至少有上千人死亡,很可能有近2000人,截止2013年11月,這一紀錄仍然得以保持,直接經濟損失至少有2.8億美元(1959年美元,相當於30.2億2025年美元)。受風暴影響最為嚴重的是科利馬州和哈利斯科州,狂風和洪水給兩州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這場颶風的強度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五級,並且不論是在造成的影響還是在氣象統計方面都創下了多項紀錄。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這場颶風是1959年太平洋颶風季已知的第十五個熱帶氣旋,也是東北太平洋的第十二場風暴。風暴最初於10月23日在墨西哥以南被發現時已經達到一級颶風強度,估計很有可能是在這天早些時候形成。像東太平洋形成的其他大部分颶風一樣,系統朝西北方向移動並穩步增強,於10月25日成為大型颶風,並在次日成為四級颶風,然後轉朝東北方向進發。風暴繼續加強,於10月27日成為五級颶風。並在接近科利馬州曼薩尼約的海岸登陸。登陸後系統強度迅速減弱,於10月29日在墨西哥中部上空消散。[1]
這場颶風的最低中心氣壓為958毫巴(百帕),最高風速達到每小時260公里,官方公布的「最佳路徑」(best track)數據集表明這一風速是在登陸後達到的[1]。不過之後對數據進行修正後更正了這個錯誤,新數據明確表明颶風是在水面上空達到最高強度,並確認系統登陸時曼薩尼約經受的狂風風速達到每小時250公里以上。新的數據還表明,這場颶風的強度有可能比官方紀錄還要高[2]。
Remove ads
防災措施和影響
數以千計的居民對這場風暴的來襲沒有任何準備。這場颶風也因此被冠上「偷襲颶風」之名。起初的預測本認為系統順利經過阿卡普爾科近海後將朝海上進發,遠離陸地,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颶風轉而向東並登陸[23]。
這場颶風給其所過之處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至少直接造成1000人喪生,包括間接死亡的則達到1800人[3]。當時這場颶風是墨西哥在近代遭受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23]。其中最災最嚴重的是科利馬州和哈利斯科州[24]。初步估計風暴造成的財產損失達2.8億美元(1959年美元,相當於30.2億2025年美元)[25]。
風暴造成三艘商船[26]和兩艘其他船隻沉沒[27]。其中的一艘名為「錫那羅亞號」(Sinaloa)的船上[28]共計38人中有21人遇難[29],而另一艘「加勒比號」上所有船員無一生還[28]。共計有多達150艘小型船員沉沒[24]。
哈利斯科州的錫瓦特蘭有四分之一的民房被完全摧毀,許多人因此無家可歸[26]。科利馬州的曼薩尼約則有40%的住宅被摧毀,還有停在港口內的四艘船隻沉沒[30]。科利馬州和哈利斯科州有大片地區因洪水而被孤立,數百人被困。據總統阿道夫·洛佩斯·馬特奧斯所獲得的消息稱,受災特別嚴重的米納蒂特蘭在共計1000位居民中就有800人死亡或失蹤[27]。科利馬州所有的椰樹種植園都被風吹倒,數千人失去了工作。全州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官方估計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恢復[24]。
颶風沿途普降暴雨,米納蒂特蘭附近的山上因積水而於10月29日引發了嚴重的泥石流,據稱造成800人遇難。洪水還引起山體滑坡,放出了數以百計有毒的蠍子和蛇,之後又導致數十人死亡[3]。由於巢穴被毀,大群的蠍子被迫離開。科利馬州州長魯道夫·查韋斯·卡里略(Rodolfo Chávez Carrillo)和夫人之後也請求接種毒液疫苗[23]。部分地區的淤泥有3米深[31]。供水也受到了垃圾和屍體的嚴重污染[24]。
Remove ads
善後
風暴過去後組織了空中救援,但受災地區的道路受損阻礙了車隊運載援助物資[32]。救援部門還安排了飛機空投救災物資,但由於道路和鐵路受到破壞,救援行動受到嚴重阻礙[27]。倖存者接種了傷寒和破傷風疫苗[31],曼薩尼約部分地區實行了隔離檢疫[24]。
紀錄
截止2015年11月,本場颶風仍然保持著多項紀錄:風速方面是除了2015年的颶風帕特里夏外;所有已知登陸過的東太平洋颶風中最高的[33]。而在墨西哥登陸過的一共六個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達到五級的熱帶氣旋中[26][34],只有這颶風和帕特里夏是在該國太平洋海岸登陸的[26]。另外四個分別是颶風珍妮特、颶風安妮塔,颶風吉爾伯特[26]和颶風迪安,均為北大西洋熱帶氣旋[34]。同時,本場颶風和帕特里夏也是僅有兩個有實際登陸的五級太平洋颶風[1][2][33]。此外,颶風遲至10月27日達到五級強度,這也是任何一個太平洋颶風季中有氣旋達到該強度的最晚日期[1]。並且還是有記載的第一個在東太平洋(西經140度到北美洲之間)形成並達到五級強度的太平洋颶風,之前唯一一個達到這一強度的太平洋颶風是在中太平洋(西經140度到國際日期變更線)形成的[1]。
這個氣旋還是造成人員死亡最多的東太平洋颶風,共計造成的死亡人數也比其他任何一個已知的太平洋颶風要高[3][26][35]。包括1982年的颶風保羅[4][5][6][7][8][36]和1976年的颶風麗莎[3][37][38]。後兩個是已知僅有的,另外兩個造成上千人死亡的風暴[39][9][10]。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