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66年11月12日日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66年11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6年11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陽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陽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陽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魯、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2]多國科學家前往南美洲觀測了日全食,而雙子星12號的任務成員也在太空拍攝到了日食照片。[3]
Remove ads
日食概況
太平洋東部、法國海外領土克利珀頓島東南約1000公里的洋面在日出時最先看到日全食,此後月球本影向東南移動,登上秘魯,斜貫南美洲後從巴西海岸南端進入大西洋,在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東南約490公里的洋面達到最大食分。此後本影逐漸轉為向東,再轉向東北,從南非以南進入南印度洋,最終在日落時分結束於愛德華王子群島東北約910公里處。
本影經過的陸地包括:
秘魯: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利馬大區(含今利馬省除西南沿海外的大部和卡亞俄大區除南部外的大部),經過胡寧大區南部和伊卡大區極東北角,斜貫萬卡韋利卡大區和阿亞庫喬大區,經過阿普里馬克大區西南部,斜貫阿雷基帕大區中部偏東和莫克瓜大區中部偏北,經過塔克納大區東北半部和普諾大區南部,其中利馬處於全食帶南緣,市區東北部能看見全食,是此次全食帶涉及的唯一首都;
智利:塔拉帕卡大區東北部(今阿里卡和帕里納科塔大區東北部);
玻利維亞:經過拉巴斯省西南部,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奧魯羅省西南部和波托西省中部偏東,經過丘基薩卡省西南角和塔里哈省西南部;
阿根廷:自西北向東南斜貫薩爾塔省北部,經過福爾摩沙省西南部,斜貫查科省東北部和科連特斯省中部偏北;
巴拉圭:擦過涅恩布庫省西南部;
巴西: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南里奧格蘭德州西南部。[4][5]
除了狹窄的全食帶內能看見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拉丁美洲除墨西哥西北部外的大部分、美國東南部、西非西南部、中部非洲南部、南部非洲、東非西南部、南極洲靠近大西洋的約一半。[2][6]
Remove ads
- 類型:日全食
- 食甚中心處(位於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東南約490公里的南大西洋)資料:
- 時間:1966年11月12日14:22:50.4
- 地點:35°37.4′S 48°9.7′W
- 食分:1.0234(全食帶內最大)
- 日全食持續時間:1分57.3秒

觀測
來自各國的約300名科學家前往南美洲觀測了此次日全食。其中有些人乘坐飛機沿月球本影向東直到大西洋上空,還有些發射了探空火箭,以記錄風和溫度的變化情況,並進行X射線觀測。[7]此外,美國雙子星12號任務成員吉姆·洛維爾和伯茲·艾德林也在太空中拍攝了此次日食。儘管發射時間比原計劃推遲了2天,但在調整飛行計劃後,拍攝最終順利完成。[3]
相關的日食
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註:1964年1月14日和1964年7月9日的日偏食屬於上一組交點年系列。
沙羅周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周期142,共包含72次日食,依次為1624年4月17日至1750年7月3日的8次日偏食、1768年7月14日的1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1786年7月25日至2543年10月29日的43次日全食、2561年11月8日至2904年6月5日的20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80.14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2291年5月28日,共持續了6分34秒。[8]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日食,是第17至27次:
17 | 18 | 19 |
---|---|---|
![]() 1912年10月10日 |
![]() 1930年10月21日 |
![]() 1948年11月1日 |
20 | 21 | 22 |
![]() 1966年11月12日 |
![]() 1984年11月22日 |
![]() 2002年12月4日 |
23 | 24 | 25 |
![]() 2020年12月14日 |
![]() 2038年12月26日 |
![]() 2057年1月5日 |
26 | 27 | |
![]() 2075年1月16日 |
![]() 2093年1月27日 |
Remove ads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