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6年薩伊伊波拉出血熱疫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6年薩伊伊波拉出血熱疫情
Remove ads

1976年薩伊伊波拉出血熱疫情是1976年8月爆發於薩伊(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出血熱疫情,首例病例出現在該國西北部蒙加拉省亞布庫[1] 。造成疫情的病毒最初被認為是馬堡病毒,後來才發現是與該病毒關係接近的新種病毒,並以鄰近疫情爆發地點的河流伊波拉河將其命名為伊波拉病毒[2]。此次疫情共造成318人感染,其中280人死亡,致死率為88%,與數週前爆發於蘇丹(今屬南蘇丹)的疫情同為史上最早紀錄的伊波拉出血熱疫情[3]

快速預覽 日期, 傷亡人數 ...

經過

亞布庫當地一所學校的校長馬巴羅‧羅卡拉(Mabalo Lokela)是此次疫情的指示病例[4] 。羅卡拉曾在1976年8月帶著村子的教會,沿著伊波拉河參觀中非共和國邊境,此河流即為伊波拉病毒名稱的來歷,也是疫情的源頭[5]

羅卡拉最初在亞布庫教會醫院確診為瘧疾,服用奎寧,但因發高燒而於9月1日回到教會醫院[5],在被建議休息後回到離教會約一公里的Yalikonde村家中。9月5日,羅卡拉病情加重,七竅出血,出現嘔吐、急性腹瀉、胸痛、頭痛、發燒,處於輾轉和迷茫的狀態[5],不久後於9月8日死去[6]。8月28日,第二名男子出現症狀,他聲稱來自附近的Yandongi村[5]。8月30日,他離開醫院。他的病症沒能識別出明確的病因,也沒有再次出現。同一天,在醫院接受貧血治療的病人Yombe Ngongo去了醫院接受檢查後回到村子。她很快就患上重病,她的妹妹Euza隨後也染病。Yombe於9月7日死去,Euza緊隨其後於9月9日死去[5]

羅卡拉造訪不久後,亞布庫教會醫院出現大量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後續感染要麼在醫院接受注射,或與病例有過密切接觸[6]。」羅卡拉的家人們決定遵照當地風俗埋葬他的屍體,不久後他的21名親友均患病,其中18人死亡[5]。教會醫院重複使用未經消毒的針頭,同樣造成感染擴散[7]

亞布庫教會醫院是偏僻的天主教醫院,沒有醫生與協助診斷的實驗室設施[5]。僅由四名比利時修女、一名牧師、一名薩伊女護士和7名薩伊男子提供治療[5]。9月12日,緊急援助請求被發送。9月15日,第一名醫生Mgoi Mushola抵達,他撰寫了一份報告,指出嘗試過所有的療法都沒有成功,無意中寫出了伊波拉出血熱的首份描述報告[5]

Thumb
1976年薩伊的伊波拉疫區,為圖中的深綠色區域,其他發生在當時蘇丹南部的病例以淺綠色標示

微生物學家和醫生彼得·皮奧特調查了隨之而來的疫情,結果是亞布庫姐妹教會醫院在產前診所用未經消毒的針頭和注射器,給孕婦注射維生素,無意中引發疫情[8][9]

此次疫情中,薩伊共有318例病例,其中280例死亡。鄰近的蘇丹南部(今屬南蘇丹)則有284例病例,151例死亡。在17名工作人員中11名經搶救無效死亡後,亞布庫教會醫院關閉。服務社區的比利時修女也被感染,她們當中有兩人死亡,小隊移到金夏沙後,薩伊護士Mayinga N'Seka也死去。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協助下,疫情最終得到遏制,當地村民在社區中隔離,經消毒的醫療設備和防護服提供給醫務人員。剛果空軍提供直升機讓疫情團體訪問該地區550處村莊2°49′23″N 22°13′28″E[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