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9年峇里島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9年巴厘岛地震map
Remove ads

1979年峇里島地震是指1979年12月17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近海的地震。是次地震規模Ms 6.3,震源深度約15公里[1][4]。共造成27人遇難和200人受傷。

快速預覽 日期, 規模 ...

構造背景

印度尼西亞所處地質構造環境屬島弧俯衝型地震構造帶,島弧呈向西南突出的C字形展布[5]。廣義而言,印度尼西亞群島位於印度洋板塊歐亞板塊動力碰撞的影響區[6]。但若詳細分析,印度尼西亞群島可被認為是四個板塊碰撞的產物,即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印度-澳洲板塊[7]。印度洋板塊以約50~70mm/yr的速度向東北方向位移,與歐亞板塊碰撞匯聚於班達弧,形成了巽他—爪哇海溝[6]。並在爪哇和蘇門答臘陸塊之間形成了長達3000公里的斷裂帶和火山群,這使得印度尼西亞成為地震多發地區[6]

本次地震震央位於印度尼西亞南部的峇里島,即接近印尼群島南部巽他板塊的構造邊界的一個區域。由於峇里島隨龍目島松巴哇島等區域受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俯衝,歷史上該地區地震活動頻繁、震害強度大,以淺源地震為主,歷史地震發震深度在0至20公里之間[7][6]。早年的學術研究結果顯示,峇里島區域由於處於弗洛雷斯弧後逆衝斷層上[8][9]。由區域層析成像研究推斷出,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由此地區俯衝滲透到地函過渡帶區域,具有很強的地震趨勢[10][11]

有地震學家指出,印度洋東部洋域具備發生海嘯的海洋深度較大、斷層上下錯動的要件,這一狀況十分有利於巨大海嘯的發生,因此該地域具有極高的地震海嘯危險性[12]。但據馬塔蘭大學災害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的艾柯·普拉喬科查閱史料,得出了峇里島地區雖然地震風險極大,但因地震引發海嘯的可能性不大的結論[13]

在1979年峇里島地震發生三年前,峇里島北部地區曾發生過一次Ms 6.5的地震英語1976 Bali earthquake,造成了573人遇難,另有將近五千人受傷[14][15]。而就在本次地震發生前兩個月,緊挨峇里島的龍目島發生了一次Ms 6.2的地震,造成了2人遇難,另有包括峇里島、龍目島在內數百個建築受損[16]

Remove ads

參數測定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測定,1979年峇里島地震的震央位於峇里島最大城市丹帕沙東北約60公里處,規模Ms 6.3,震源深度約為15公里,最大震度為6(VI)度[4]。據最初的地震報告,這次地震的震央曾被認為在阿貢火山一帶,但印度尼西亞當局認為本次地震發生在龍目海峽一帶[17]

震害情況

1979年峇里島地震不僅在峇里島內造成震感,還使得龍目島的居民也感受到了強烈搖晃[18][19]。地震引起了當地居民巨大的恐慌,許多居民在夜間逃往了曠野和海灘[17]。約有8萬建築物在本次地震中受損,其中卡朗阿森縣有80%左右的建築物受損[19]。另包括40座峇里寺英語Balinese temple、17個市場、8個學校、一些清真寺和公共醫院受損[20]。名為楚里克和提斯拉的小鎮由於受到了不可逆轉的損害而被廢棄[21]

學術影響

1979年峇里島地震被認為引起了印度尼西亞地震學界對峇里島龍目島地區的關注,許多關於該區域的學術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被實施[13]

參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