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第13任大韓民國總統選舉・南韓民主化後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又稱第13任大韓民國總統選舉,於1987年12月16日舉行[1]。此次選舉是韓國在1971年總統選舉後,時隔16年再次直接選舉產生總統;也是韓國民主化後的第一次總統選舉。選舉結果由執政黨民主正義黨候選人盧泰愚當選總統。
Remove ads
背景
1987年韓國朴鍾哲、李韓烈等民主抗爭者在與威權政府抗爭中去世,而爆發六月民主運動,迫使作為第五共和國執政黨--民主正義黨黨代表的盧泰愚妥協,在6月29日發布六二九宣言,同意推動總統直選及其他民主改革措施。7月1日時任韓國總統全斗煥宣布接受六二九宣言,7月8日金大中等超過2000名在野人士被赦免,並恢復政治權利。
在隨後的修憲會議中,民主正義黨曾計劃加入「在國內居住5年」,作為總統候選人條件,阻止赴美養病至1985年歸國的金大中參選。但最終在要求民主化的民意壓力下,民主正義黨被迫在修憲問題對民主派大幅讓步,新憲法規定總統任期縮短為5年,且不得連任,並削除總統解散國會的權力,恢復國會的監察權。新憲法於10月13日修憲公投以超過90%同意票通過,此後韓國進入第六共和國,並根據第六共和國憲法在1987年12月16日舉行總統選舉。
政治局勢
六二九宣言發布後,確定總統將由直選產生,執政黨方面迅速決定推出黨代表,即全斗煥接班人盧泰愚參選。相較之下,在野黨遲遲未能決定候選人,在野統一民主黨內金泳三與金大中的對立由於總統選舉浮上檯面,儘管雙方有意整合,但最終未能成功。10月28日金大中宣布組成新政黨,11月12日金大中正式成立和平民主黨,宣告在野黨正式分裂。另外前韓國總理金鍾泌也在10月30日宣布參選,形成「一盧對三金」的型態。
註冊候選人
有以下八人登記參選:
選舉結果
Remove ads
Remove ads
分析
由於在野整合失敗各擁山頭,盧泰愚僅獲得36%的選票便當選總統,在金泳三、金大中得票合計超過55%的情況下,盧泰愚幾乎是依靠在野分裂而當選。另外選舉結果呈現明顯的地域對立,嶺南的盧泰愚與金泳三、湖南的金大中,和忠清道的金鐘泌,隨著日後金泳三倒向保守陣營,確立1980年代後期與1990年代韓國政治「三金對立」的基本局勢。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