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9年世界司諾克錦標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9年世界司諾克錦標賽(英語:1989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又稱1989年使館世界司諾克錦標賽,是1989年4月15日至5月1日在英格蘭雪菲爾克魯西布劇院舉辦的職業司諾克比賽,也是1988至1989年司諾克賽季第八場和最後一場排名賽。賽事由世界職業撞球與司諾克協會組織,共142人參加,是1977年起連續在克魯西布劇院舉辦的第13屆司諾克世錦賽

快速預覽 比賽資訊, 日期 ...

衛冕冠軍史蒂夫·戴維斯已五奪世錦賽冠軍,在35局18勝制的決賽以十八比三輕取約翰·帕洛特,至今仍是歷屆世錦賽決賽最大勝幅,原定四個階段的比賽僅三個階段便告結束。這是戴維斯第六次和最後一次奪得世錦賽冠軍,也是他最後一次打入決賽。史蒂芬·亨得利在準決賽打出本屆錦標賽單桿最高分141,賽事共出現19次單杆破百分。

1989年3月22日至4月4日,126名選手在普雷斯頓公會堂參與五輪資格賽,決出16強打入正式賽,與賽事邀請的16名種子選手同台競技。大賽經英國廣播公司向英國轉播,使館香菸公司贊助,獎金總額52.5萬英鎊,冠軍戴維斯獲10.5萬英鎊。

Remove ads

概述

世界司諾克錦標賽世界職業撞球與司諾克協會主辦的年度職業司諾克賽事[1]。司諾克源自19世紀駐印英國軍人[2],20世紀20至30年代在不列顛群島非常流行[1]。1969年世錦賽改為淘汰賽制,司諾克進入現代發展期[3],逐漸風靡世界[4][5][6],在中國大陸、香港、泰國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及地區特別流行[7][8]

撞球協會與管理委員會1927年舉辦首屆世錦賽,喬·戴維斯在英格蘭伯明罕坎金大廳的決賽上勝出[9][10]。英格蘭雪菲爾克魯西布劇院1977年開始舉辦司諾克世錦賽[11]。1989年世錦賽由32名職業選手按單敗淘汰制一對一競爭,每輪比賽至少有十餘局並分多個階段[12][13]。參賽選手半數由正式比賽前的資格賽選拔,另一半名額邀請世界司諾克排名位居前列的選手[14][15][16]。大賽是1988至1989年司諾克賽季第八場和最後一場排名賽[17],也是克魯西布劇院連續第13次舉辦世錦賽[18]。衛冕冠軍史蒂夫·戴維斯1988年世界司諾克錦標賽決賽以18比11戰勝泰瑞·格里菲斯,第五次奪得世錦賽冠軍[19]。本屆賽事由使館香菸公司贊助,冠名「使館世界司諾克錦標賽」[20][21],並經英國廣播公司向英國轉播[22]

Remove ads

獎金

本次大賽獎金總額52.5萬英鎊,各項獎金分配如下:[23][24][25]

  • 冠軍:10.5萬英鎊
  • 亞軍:6.3萬英鎊
  • 四強:3.15萬英鎊
  • 八強:15750英鎊
  • 十六強:7875英鎊
  • 三十二強:4429.68英鎊
  • 四十八強:3445.31英鎊
  • 六十四強:1804.68英鎊
  • 單桿最高分(電視直播階段):1.05萬英鎊
  • 單桿最高分(未直播階段):2625英鎊
  • 滿桿:十萬英鎊
  • 合計:52.5萬英鎊

賽程概況

資格賽

Thumb
達倫·摩根(攝於2008年)在資格賽擊敗前世錦賽冠軍亞歷克斯·希金斯

資格賽均采十九局十勝制,1989年3月22日至4月4日在普雷斯頓公會堂舉行[26]。126名參賽者經資格賽決出十六強進入正式賽,與十六名受邀種子選手同競技[16]1972年世界業餘司諾克錦標賽決賽失利後首次在英國參賽的曼尼·法蘭西斯科第一階段結束時以五比四領先湯尼·威爾森,但在第二階段以六比十淘汰[12]達倫·摩根對陣艾瑞克·勞勒時打出單杆108分和103分,這還是大賽歷史上首次連續兩局出現單杆破百分[27]比爾·溫本紐克因服用Β受體阻滯劑遭世界職業撞球與司諾克協會禁賽六個月,本次資格賽本應是他首度回歸,但他沒有前來[28]帕迪·布朗在四比九落後史蒂夫·米肯、再失一局就要淘汰的情況下連下六城反敗為勝[12]喬·奧博伊以九比零領先,丹尼·福勒連追六局但無力回天,以六比十落敗[12]加里·威爾金森以十比五淘汰六獲世錦賽冠軍的老將雷·里爾頓[29]

托尼·米奧在最後一輪資格賽戰勝托尼·瓊斯晉級正式賽,並以142分重新整理資格賽單桿最高分紀錄[30]史蒂夫·杜根在資格賽淘汰的佛雷德·戴維斯約翰·史賓塞都曾拿下世錦賽冠軍[12]。摩根淘汰的亞歷克斯·希金斯也是前世錦賽冠軍,這還是希金斯首次未打入正式賽[31][32]。希金斯此時世界排名第17[33],數天前他先後戰勝四名世界排行前七的選手,在4月2日贏得1989年愛爾蘭大師賽,結果第二天就以八比十不敵摩根[33][34]。摩根以單杆143分打破米奧剛剛創下的紀錄,這還是他在資格賽第四個單杆破百分[34]。七名球手首度打入正式賽:摩根、威爾金森、布朗、奧博伊、杜根、史蒂夫·紐伯里大衛·羅[35]

Remove ads

正式賽首輪

正式賽首輪采十九局十勝兩階段制,4月15至20日舉行[13]。衛冕冠軍戴維斯首階段先失兩局後連下七城,第二階段紐伯里扳回三局追至五比七,但戴維斯馬上還以顏色,連勝三局以十比五進入下一輪[36]克里夫·威爾遜以一比十不敵杜根,這已是他第七次在克魯西布劇院世錦賽首輪即遭淘汰[25]。大衛·羅在二比四落後托尼·諾爾斯時連追七局至九比四領先,最後以十比六晉級[37]邁克·哈雷特對陣道格·芒特喬伊時先失三盤,第四局靠運氣黃球扳回一局,第一階段結束時追至四平[38]。第二階段他又先失兩局,隨後七局只失一盤,以十比七打入第二輪[37]

泰瑞·格里菲斯先下四城,此後至少領先鮑勃·查珀隆三局,以十比六勝出[25]西爾維諾·法蘭西斯科先以六比一領先奧博伊,最終同樣以十比六打進第二輪[25]。布朗第一階段以五比四領先威利·索恩,但馬上連失五局,以五比十淘汰[25]史蒂芬·亨得利先贏四盤,第一階段結束時以六比三領先威爾金森,但第二階段在多個短距離擊球入袋時失誤,直到決勝局才頂住壓力,以十比九淘汰對手[39]

三號種子尼爾·富爾茲以九比十不敵韋恩·瓊斯,賽季結束時他的世界排名從第三下滑到第二十[40]彼得·法蘭西斯科一度以七比四領先,但迪恩·雷諾茲連追六局反敗為勝[41]。米奧對陣1987年世錦賽冠軍喬·約翰森時先下八城,最後以十比五晉級[40]埃迪·查爾頓克里夫·索本的比賽陷入膠著,一直打到凌晨2:39才以查爾頓拿下決勝局結束,重新整理克魯西布劇院世錦賽史上結束時間第二晚比賽紀錄[42]。查爾頓取勝時已有59歲169天,在世錦賽史上所有正式賽贏家排第二,只有1979年的佛雷德·戴維斯更老[43]

約翰·帕洛特打出單杆110、103、102分後以九比七拿到賽點,但接下來兩局都在黑球失手,被史蒂夫·詹姆士逼入決戰局,帕洛特頂住壓力,以單杆33分笑到最後[25][37]。來自利物浦的帕羅比賽期間戴著黑臂紗,紀念英格蘭足總盃諾丁罕森林足球俱樂部利物浦足球俱樂部準決賽時發生的希爾斯堡慘劇[36][44]丹尼斯·泰勒第一階段以六比三領先尤金·休斯,第二階段又打出單杆106分和94分,連贏四盤以十比三晉級[25]約翰·維爾戈以十比三戰勝摩根,1982年後首次打入第二輪[38]丹尼·奧凱恩打出單杆127分,但仍以七比十不敵二號種子吉米·懷特[25]

Remove ads

第二輪

4月20至24日的第二輪采二十五局十三勝三階段制[13],戴維斯僅用兩階段就淘汰杜根,其中第一階段僅失一局,第二階段以十三比三勝出[25]。哈雷特在決勝局淘汰羅[25]。格里菲斯與西爾維諾·法蘭西斯科第一階段打到三平,第二階段結束時格里菲斯領先四局,最終以十三比九晉級八強[25]。索恩先贏兩局,但亨得利最後以十三比四取勝[25]

韋恩·瓊斯三比十三敗給雷諾茲[25]。米奧在對陣查爾頓的第21局因擊球消極受裁判警告,但米奧隨後拿下該局,以十三比八晉級[40]。帕羅在九比十落後泰勒時連勝四局,以十三比十奪得八強名額[25]。懷特第一階段以五比三領先維爾戈[38],雙方一直打到決戰局,維爾戈在領先兩分時自承球桿不慎碰到紅球犯規,懷特起身贏得比賽[45]

帕羅與泰勒、格里菲斯與法蘭西斯科的比賽在4月22日下午舉行,為紀念一周前發生的希爾斯堡慘劇,比賽開始時間從下午三點推遲六分鐘現場默哀[13][40][46]。4月24日英國廣播娛樂業聯盟、英國記者聯合會因薪酬爭端罷工,賽事電視轉播暫停[47][48]

Remove ads

八強賽

4月25至26日的八強賽采二十五局十三勝三階段制[13]。戴維斯仍然只用兩階段就擊敗對手晉級[49],第二局打出單杆128分並拿下前七局,第一階段與哈雷特戰成七比一[50]。第二階段戴維斯先下四局[50],哈雷特扳回一盤,但很快以三比十三落敗[49]。格里菲斯與亨得利第一階段戰成四平[49],亨得利連勝七局以十三比五晉級,其中第十三局打出單杆141分[51]

雷諾茲在1989年英國公開賽決賽批評對手米奧打球節奏太慢,八強賽兩人再度相遇,雷諾茲卻因節奏太慢遭裁判約翰·威廉斯警告[40]。米奧前兩階段結束時分別以四比三和九比七領先,最後以十三比九打進四強[40][50]。雷諾茲在賽後記者招待會上發言時失身痛哭,隨後對裁判的裁定表示不滿[25]。懷特在第一階段反覆失誤,以一比七落後帕羅[49],第二階段一度追至六比八,結束時仍以六比十落後。帕羅在第三階段前四局拿下三盤,以十三比七晉級[25]

Remove ads

準決賽

Thumb
約翰·帕洛特(攝於2008年)戰勝托尼·米奧打入決賽

4月27至29日的準決賽采三十一局十六勝四階段制[13]。前兩階段比賽結束時,亨得利分別以二比五和四比十落後戴維斯[25]。第三階段開始後亨得利扳回兩局,第十七局打出單杆68分,領先51分。戴維斯起身打入三紅三黑再清完所有彩色球,以單杆51分追平達成重設黑球拿下本局。亨得利再追三局,其中第二十局打出單杆139分。戴維斯在第三階段最後一局以67比59獲勝,總比分仍以十三比九領先。[52]進入第四階段後戴維斯很快連勝三局,以十六比九晉級決賽,打出單杆63、71、54、40分,亨得利三局一共只拿到八分[25]

帕羅第一階段以六比二領先,米奧在八局裡單桿最高分只有28[53]。第二階段開始後米奧連扳兩局,但這天結束時仍以五比十落後[52]。第16局米奧靠對手罰分在打進黑球後獲勝,帕羅隨後連勝三盤,其中第18和19局雙方比分非常接近。米奧在第22局打出單杆112分,但第三階段打完時帕羅以十五比七領先。進入第四階段後帕羅第一局就打出單杆82分,以十六比七爭得決賽名額。[54]

Remove ads

決賽

Thumb
史蒂夫·戴維斯(攝於2014年)六獲世錦賽冠軍

4月30日至5月1日的決賽采三十五局十八勝四階段制[13][55],約翰·斯崔特任裁判[56]。戴維斯第一天下午先勝兩局,並在帕羅扳回一局後連下三盤,第一階段結束時以五比二領先[57]

當晚第二階段開始,戴維斯再下四城把比分優勢拉大到九比二,分別打出單杆42、37、55、112分,帕羅四局一共只打進六個球,合15分[58]。第12局帕羅打出單杆52分領先44分,但戴維斯馬上還以原色,以單杆62分拿下該局[58]。第13局帕羅擊球時母球落袋,戴維斯又以單杆59分勝出[58]。下一局戴維斯擊粉球失誤,帕羅以單杆68分扳回一盤,比分變成三比十[58]。此後兩局帕羅特一共只打進單枚紅球,戴維斯打出單杆80和68分,領先幅度擴大到十局[58]

第三階段前兩局帕羅錯失良機,戴維斯均在打進粉球時獲勝。隨後兩局戴維斯分別以單杆59和38分拿下,手中賽點多達14個。第21局帕羅先得40分,戴維斯以單杆42分後來居上並以70比40獲勝,以十八比三的懸殊比分第六次奪得世錦賽冠軍,打破1983年決賽時以十八比六擊敗索本的紀錄,至今仍是克魯西布劇院世錦賽史上最懸殊的決賽總比分。[55]這是戴維斯連續第三年贏得世錦賽[59],追平1969年改用單敗淘汰賽制以來里爾頓保持的紀錄[60]。比賽無需進入第四階段[60],兩人現場打起表演賽[61]

帕羅賽後自承發揮不佳,「史蒂夫打得特別好,於是打出十八比三」[55]。戴維斯自認世錦賽一個月前表現不理想,還不足以戰勝亨得利與帕羅這類好手。他相信如此成績定是全力以赴的結果,反映他的最高水平,必定是自己職業生涯的最佳表現。[62]兩人在1989至1990年世界排名分居前兩位,排名主要根據之前兩個賽季的表現,戴維斯以64分居首,帕羅48分第二[17]。戴維斯此後再也沒有打入世錦賽決賽[63][64],帕羅1991年奪冠[65]

伊恩·莫里森1989年著作《司諾克:紀錄、事實與冠軍》寫道:「不要看到比分就以為帕羅發揮失常或蒙受什麼不公對待。戴維斯1989年在克魯西布劇院的表現誰都頂不住,事實就這麼簡單」[66]。司諾克史學家克里夫·艾佛頓曾參與本屆資格賽,據他2012年回憶,戴維斯雖在19851986年決賽失利,但在司諾克世錦賽的絕對優勢依然無比搶眼,誰都不敢肯定他是否還能再下一城[67]。盧克·威廉斯、保羅·蓋茲比指出,戴維斯贏得優勢最顯著的世錦賽冠軍後職業生涯馬上滑坡,19891990年英國錦標賽決賽均不敵亨得利,巨大反差頗顯諷刺,「象徵司諾克運動的重大實力演變」[63]

正式賽圖表

下表列出本屆世錦賽正式賽結果,球員姓名旁邊括弧中的數字代表種子選手排名,比賽由16名種子選手和16名資格賽晉級選手參加[68]

更多資訊 第一輪, 第二輪 ...
更多資訊 局數, 戴維斯 ...
Remove ads

資格賽圖表

資格賽分五輪,1989年3月22日至4月4日在普雷斯頓公會堂舉行,共有126名選手[16]

更多資訊 姓名, 得分 ...
  第二輪
19局10勝制
第三輪
19局10勝制
第四輪
19局10勝制
第五輪
19局10勝制
                             
 保羅·梅達蒂英格蘭 8    奈傑爾·吉爾伯特英格蘭 10
 尼克·特里英格蘭 10    尼克·特里英格蘭 5      奈傑爾·吉爾伯特英格蘭 10      史蒂夫·紐伯里威爾斯 10
 吉姆·比爾加拿大 7    托尼·查珀爾威爾斯 7    克雷格·愛德華茲英格蘭 8      奈傑爾·吉爾伯特英格蘭 7
 克雷格·愛德華茲英格蘭 10    克雷格·愛德華茲英格蘭 10
 約翰·鄧寧英格蘭 9    沃倫·金澳洲 7
 馬克·羅溫英格蘭 10    馬克·羅溫英格蘭 10      馬克·羅溫英格蘭 6      約翰·史賓塞英格蘭 1
 佛雷德·戴維斯英格蘭 10    史蒂夫·杜根英格蘭 10    史蒂夫·杜根英格蘭 10      史蒂夫·杜根英格蘭 10
 伯納德·貝內特英格蘭 4    佛雷德·戴維斯英格蘭 3
 馬爾科姆·布拉德利英格蘭 7    比爾·溫本紐克加拿大 退賽
 保羅·肖恩利加拿大 10    保羅·肖恩利加拿大 自動勝出      保羅·肖恩利加拿大 4      道格·芒特喬伊威爾斯 10
 帕齊·法根愛爾蘭 10    戴夫·吉爾伯特英格蘭 10    戴夫·吉爾伯特英格蘭 10      戴夫·吉爾伯特英格蘭 7
 傑夫·福爾茲英格蘭 6    帕齊·法根愛爾蘭 4
 比爾·奧立佛英格蘭 10    湯米·墨菲北愛爾蘭 10
 吉姆·倫佩美國 5    比爾·奧立佛英格蘭 8      湯米·墨菲北愛爾蘭 7      雷克斯·威廉斯英格蘭 3
 保羅·沃瑟恩愛爾蘭 10    大衛·羅英格蘭 10    大衛·羅英格蘭 10      大衛·羅英格蘭 10
 羅比·格雷斯南非 6    保羅·沃瑟恩愛爾蘭 5
 馬里奧·莫拉加拿大 10    馬丁·克拉克英格蘭 10
 伯尼·米克森加拿大 4    馬里奧·莫拉加拿大 6      馬丁·克拉克英格蘭 10      鮑勃·查珀隆加拿大 10
 馬特·吉勃遜蘇格蘭 10    戴夫·馬丁英格蘭 10    戴夫·馬丁英格蘭 2      馬丁·克拉克英格蘭 10
 邁克·達靈頓英格蘭 0    馬特·吉勃遜蘇格蘭 7
 特里·惠特里德英格蘭 10    丹尼·福勒英格蘭 10
 吉姆·唐納利蘇格蘭 7    特里·惠特里德英格蘭 6      丹尼·福勒英格蘭 6      巴里·韋斯特英格蘭 7
 喬治·史考特英格蘭 4    喬·奧博伊英格蘭 10    喬·奧博伊英格蘭 10      喬·奧博伊英格蘭 10
 湯尼·威爾森曼島 10    湯尼·威爾森曼島 8
 吉姆·梅多克羅夫特英格蘭 10    默多·麥克勞德蘇格蘭 10
 德里克·米尼南非 7    吉姆·梅多克羅夫特英格蘭 9      默多·麥克勞德蘇格蘭 6      史蒂夫·朗沃思英格蘭 0
 史蒂夫·米肯英格蘭 10    帕迪·布朗愛爾蘭 10    帕迪·布朗愛爾蘭 10      帕迪·布朗愛爾蘭 10
 托尼·科尼愛爾蘭 3    史蒂夫·米肯英格蘭 9
 傑克·菲茨莫里斯英格蘭 10    雷·里爾頓威爾斯 10
 科林·羅斯科威爾斯 9    傑克·菲茨莫里斯英格蘭 5      雷·里爾頓威爾斯 5      托尼·德拉戈馬爾他 9
 維克·哈里斯英格蘭 10    加里·威爾金森英格蘭 10    加里·威爾金森英格蘭 10      加里·威爾金森英格蘭 10
 邁克·沃特森英格蘭 5    維克·哈里斯英格蘭 6
 安東尼·哈里斯英格蘭 10    韋恩·瓊斯威爾斯 10
 吉米·范·雷斯伯格南非 7    安東尼·哈里斯英格蘭 4      韋恩·瓊斯威爾斯 10      大衛·泰勒英格蘭 7
 吉諾·里吉塔諾加拿大 3    吉姆·威奇加拿大 10    吉姆·威奇加拿大 9      韋恩·瓊斯威爾斯 10
 馬克·強斯頓-艾倫英格蘭 10    馬克·強斯頓-艾倫英格蘭 3
 鮑勃·哈里斯英格蘭 退賽    格雷厄姆·克里普西英格蘭 2
 伊恩·格雷厄姆英格蘭 自動勝出    伊恩·格雷厄姆英格蘭 10      伊恩·格雷厄姆英格蘭 10      迪恩·雷諾茲英格蘭 10
 馬丁·史密斯英格蘭 10    喬恩·賴特英格蘭 7    馬丁·史密斯英格蘭 6      伊恩·格雷厄姆英格蘭
 史蒂夫·甘貝爾英格蘭 9    馬丁·史密斯英格蘭 10
 傑森·史密斯英格蘭 10    托尼·瓊斯英格蘭 10
 羅比·福爾德瓦里澳洲 4    傑森·史密斯英格蘭 7      托尼·瓊斯英格蘭 10      托尼·米奧英格蘭 10
 吉姆·錢伯斯英格蘭 10    柯克·史蒂文斯加拿大 10    柯克·史蒂文斯加拿大 2      托尼·瓊斯英格蘭 7
 伊恩·安德森澳洲 7    吉姆·錢伯斯英格蘭 8
 伊恩·威廉森英格蘭 7    萊斯·多德英格蘭 10
 喬·格雷奇馬爾他 10    喬·格雷奇馬爾他 9      萊斯·多德英格蘭 10      埃迪·查爾頓澳洲 10
 格倫·威爾金森澳洲 10    羅傑·巴爾斯英格蘭 1    格倫·威爾金森澳洲 4      萊斯·多德英格蘭 6
 比利·凱利愛爾蘭 2    格倫·威爾金森澳洲 10
 約翰·雷亞蘇格蘭 10    帕特·胡里漢英格蘭 5
 丹尼斯·休斯英格蘭 3    約翰·雷亞蘇格蘭 10      約翰·雷亞蘇格蘭 10      史蒂夫·詹姆士英格蘭 10
 伊恩·布萊克蘇格蘭 10    雷·埃德蒙茲英格蘭 10    雷·埃德蒙茲英格蘭 7      約翰·雷亞蘇格蘭 7
 德西·希恩愛爾蘭 8    伊恩·布萊克蘇格蘭 3
 埃迪·辛克萊蘇格蘭 9    馬克·貝內特威爾斯 9
 米克·普萊斯英格蘭 10    米克·普萊斯英格蘭 10      米克·普萊斯英格蘭 6      尤金·休斯愛爾蘭 10
 布萊恩·羅斯威爾英格蘭 10    馬塞爾·高維羅加拿大 7    布萊恩·羅斯威爾英格蘭 10      布萊恩·羅斯威爾英格蘭 9
 帕斯卡·伯克愛爾蘭 0    布萊恩·羅斯威爾英格蘭 10
 保羅·吉勃遜英格蘭 10    肯·歐沃斯英格蘭 10
 羅伯特·馬歇爾英格蘭 3    保羅·吉勃遜英格蘭 8      肯·歐沃斯英格蘭 8      亞歷克斯·希金斯北愛爾蘭 8
 艾瑞克·勞勒英格蘭 2    約翰·甘貝爾澳洲 4    達倫·摩根威爾斯 10      達倫·摩根威爾斯 10
 達倫·摩根威爾斯 10    達倫·摩根威爾斯 10
 法蘭索瓦·埃利斯南非 10    傑克·麥克勞克林北愛爾蘭 10
 馬克·懷爾德曼英格蘭 7    法蘭索瓦·埃利斯南非 9      傑克·麥克勞克林北愛爾蘭 2      丹尼·奧凱恩紐西蘭 10
 阿蘭·羅賓度加拿大 10    米克·費雪英格蘭 2    阿蘭·羅賓度加拿大 10      阿蘭·羅賓度加拿大 5
 格雷厄姆·邁爾斯英格蘭 8    阿蘭·羅賓度加拿大 10
Remove ads

單杆破百分

1989年世錦賽共有19次單杆破百分,其中亨得利的141分最高[69]

  • 141分、139分、103分:史蒂芬·亨得利
  • 133分、111分:邁克·哈雷特
  • 128分、124分、112分、106分:史蒂夫·戴維斯
  • 127分:丹尼·奧凱恩
  • 112分、101分:托尼·米奧
  • 110分、104分、103分、102分:約翰·帕洛特
  • 106分:丹尼斯·泰勒
  • 104分:威利·索恩
  • 100分:喬·約翰森

資格賽

資格賽階段共有28次單杆破百分,摩根的143分最高[12]

  • 143分、113分、108分、101分:達倫·摩根
  • 142分:托尼·米奧
  • 136分、111分:韋恩·瓊斯
  • 128分:馬爾科姆·布拉德利
  • 122分:尼克·特里
  • 119分:馬里奧·莫拉
  • 117分:詹姆士·吉安納羅斯
  • 115分:伊恩·格雷厄姆
  • 113分:羅伯特·馬歇爾
  • 112分:傑森·史密斯
  • 111分、100分:馬丁·史密斯
  • 107分:喬·奧博伊
  • 107分:傑夫·福爾茲
  • 105分、104分:米克·普萊斯
  • 103分:吉姆·威奇
  • 102分:帕迪·布朗
  • 102分:萊斯·多德
  • 102分:克雷格·愛德華茲
  • 101分:加里·威爾金森
  • 100分:傑克·麥克勞克林
  • 100分:法蘭索瓦·埃利斯
  • 100分:布萊恩·羅斯威爾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