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9年佛羅里達州第十八國會選區特別選舉

美国的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89年佛罗里达州第十八国会选区特别选举
Remove ads

1989年佛羅里達州第十八國會選區特別選舉於8月29日舉行,旨在為佛羅里達州第十八國會選區選出聯邦眾議員以填補因克洛德·佩珀逝世所造成的空位。在此次選舉的決選中,伊蓮娜·羅絲-雷提南以53.14%對46.85%的得票率成功贏得這一席位。

快速預覽 佛羅里達州第十八國會選區, 獲提名人 ...

由於人口結構的持續改變,該選區在此次選舉時已經成為了一個古巴裔人口占比高達40%的選區。鑑於這一現狀,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李·阿特沃特呼籲「讓這一選區成為古巴裔的選區」。這一呼籲使得此次選舉的種族議題迅速升溫,並最終成為了主流議題。作為回應,民主黨候選人傑拉爾德·里奇曼將「這是美國人的席位」作為自己的競選口號。總而言之,雙方為贏得這一席位無一例外都在炒作種族議題。最終羅絲-雷提南成功翻轉了這一席位,成為了全美第歷史上一個古巴裔國會議員。

Remove ads

背景

擔任聯邦眾議員超過25年的克洛德·佩珀於1989年5月30日因胃癌在任內逝世,因此急需一場特別選舉來填補這一席位空缺。[1][2]而在此之前佩珀還曾擔任來自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一職,並享有「國會雄獅」的美譽。[2]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佩珀長期以來積攢下的威望使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彌合這一選區各種族之間的罅隙。[3]而到了他逝世時,這一選區已經從非拉丁裔白人占多數的選區變成了古巴裔人口占比高達40%的選區。[3]在佩珀葬禮結束後的第二天,佛羅里達州州長鮑勃·馬丁內斯宣布了特別選舉的相關日程。[4]

共和黨初選

宣布參選

簡介

伊蓮娜·羅絲-雷提南為此次選舉的共和黨熱門人選[5],並由傑布·布什負責主持她的競選活動。[6]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李·阿特沃特在佩珀死後曾呼籲「讓這一選區成為古巴裔的選區」,旋即引發了爭議。[5]在共和黨初選中羅絲-雷提南的主要對手共有三人,其中第一位是企業主卡洛斯·佩雷斯,隆納·雷根國情咨文中曾提到過他。第二位是保險經紀人大衛·弗萊舍,在李·阿特沃特發表呼籲後決定參選。第三位則是北邁阿密前市長兼家具店老闆約翰·斯坦布里奇,他聲稱佩珀「對他而言就像養父一樣」,他甚至還認為「佩珀曾親自培養他以待有朝一日接替其位」。[5]

羅絲-雷提南最終以超過80%的得票率榮獲共和黨提名,這一結果使她免於參加第二輪選舉。[2]即使是羅絲-雷提南本人亦對這一選舉結果感到吃驚。[2]

更多資訊 黨派, 候選人 ...
Remove ads

民主黨初選

宣布參選

  • 羅薩里奧·甘迺迪,邁阿密市專員[5]
  • 傑拉爾德·里奇曼,佛羅里達州律師協會前主席[5]
  • 喬·安·佩珀,克洛德·佩珀的侄女及邦緩刑官[5]
  • 傑夫·艾倫,法學院畢業生[5]
  • 伯納德·安舍,退休實業家和慈善家[5]
  • 馬文·杜恩,心理學家,曾為邁阿密市長候選人,但未能當選[5]
  • 桑尼·萊特[5]

退選

  • 傑克·戈登,州參議員[5]
  • 勞爾·馬斯維達爾,銀行家,曾參選市長但未能當選[5]

簡介

和共和黨相比,民主黨初選就顯得更為混亂。[8]競選初期最受歡迎的候選人傑克·戈登在李·阿特沃特發表呼籲後宣布退選,理由是他不想參與一場必須阻撓古巴裔當選的選舉。[5]而早期的熱門人選甘迺迪亦在選舉中遭到了打擊。[8][5]因此在第一輪選舉中,佛羅里達州律師協會前主席傑拉爾德·里奇曼爆了個冷門,以超出甘迺迪146票的優勢位居第一。[9]不過由於無人獲得絕對多數票,因此雙方還需進行第二輪選舉。[9]

在第二輪選舉中,選舉活動主要是以充滿爭議的種族議題為主。[9][8]為回應阿特沃特的言論,里奇曼在選舉中反覆重複「這是美國人的席位」。[9]非裔美國人群體選票分裂而在第一輪落選的喬·安·佩珀、馬文·杜恩以及桑尼·萊特對甘迺迪表示支持。[8]除此之外,《邁阿密先鋒報》亦支持甘迺迪,並批評里奇曼在競選中的言行「露骨、蓄意且偏執」。[8]在白人及猶太人群體的支持下,里奇曼最終擊敗了甘迺迪取得民主黨提名。[8]此次選舉結果在各族裔間存在巨大分歧,而甘迺迪在落選後亦拒絕在決選中背書裡奇曼。[9]

更多資訊 黨派,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黨派, 候選人 ...
Remove ads

決選

Thumb
伊蓮娜·羅絲-雷提南在勝選後發表演說

兩黨初選中的種族議題直到此次決選依舊持續存在。[11]里奇曼的競選活動因其「這是美國人的席位」的口號而受到持續性的抨擊,羅絲-雷提南也因為在其選舉活動中散發的西班牙語宣傳手冊中強調里奇曼的猶太教信仰而飽受批評。[11][3]在此次選舉的競選活動中,里奇曼支出了超過了300,000美元的個人資金。[11]羅絲-雷提南曾批評里奇曼及其競選團隊的偏執,並拒絕與之共同出席包括辯論在內的任何活動。[12]根據《邁阿密先鋒報》的一項民調顯示,無論選民的政治立場如何,大約每29位古巴裔選民就有28位支持羅絲-雷提南,而每25名猶太選民中有24人支持里奇曼。[3]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共和黨人支持羅絲-雷提南的競選活動,時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甚至幫她舉辦了一場籌款活動,並與之共同出席。[11]

伊蓮娜·羅絲-雷提南在決選中最終以得票率53%對47%的優勢成功當選。[11]根據出口民調顯示,在此次選舉中古巴裔的投票率高達60%,而非拉丁裔白人以及非裔的投票率僅分別為40%和34%。[11]羅絲-雷提南的勝利使其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古巴裔國會議員。[11]反誹謗聯盟在選舉結束後稱此次選舉為「至暗時刻」,並呼籲對該選區進行「治療」。[13]由於雙方的競選活動都具有濃厚的種族主義色彩,因此皆遭到了監督組織公平運動實踐委員會的譴責。[11]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