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是指泛民主派就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中,選出一人代表泛民主派參予是次補選的初選機制。
![]()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8年7月1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7月13日) |
背景
民建聯主席馬力逝世後,立法會香港島選區出現一個議席空缺,須要由單議席單票制產生出八個月任期的立法會議員。此議席因此成為各大政黨爭取的目標,主要形成泛民主派和建制派之爭。
與歷屆選舉不同的是,泛民主派為避免出現自己人鬥自己人的情況,由多方面協調出泛民主派初選,產生出一名最終候選人代表泛民主派出戰[1]。
成員
初選
初選會分三部份進行,民意調查、辯論及泛民人士投票。
香港大學會負責整個計分機制。 然後,25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28位泛民主派區議員及300位泛民主派人士(十個泛民組織各10票)會為初選進行投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9月25日至9月28日 會向不少於一千(1000)名港島區合資格選民進行電話調查。民意調查佔50%,300個民主派人士佔30%,最後,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各10%。 朱耀明教授負責整個泛民主派初選的計分機制。
- 9月16日:達成了初選的安排。
- 9月18日:協調並同意分數機制。
- 9月24日:進行辯論及泛民人士投票。
- 9月30日:公佈初選結果。
泛民主派初選大約需使用港幣14萬元。費用由兩候選人攤分。當選者需申報選舉經費。[3]
候選人
陳方安生在2007年9月11日上午於香港小童群益會總會舉行記者會宣佈參選[4]。
勞永樂醫生一直沒有公開表明參選,但最後代表社民連出選。
民意調查
由港大民意網站調查了在9月25日至9月28日超過1000名港島區合資格選民。
初選辯論
勞永樂和陳方安生在9月24日7時在堅道明愛禮堂出席論壇,向300個泛民團體代表和100名市民[6] 簡介政綱,論壇形式參考3月的特首選舉辯論,二人不會直接互相質問,但可回應另一參選人的提問,三位大學教授及著名政治學家馬嶽教授,陳健民教授及戴耀廷教授在初選分別向兩位候選人各提問3條問題,除學者質詢外,也要回答在場泛民代表及市民提問[7][8][9]。
著名文化界學者梁文道應邀主持是次辯論,另外五間本港電視台及三間電台現場直播整個辯論過程。
- 民主管治
- 推動2012年雙普選
- 維護高效率及高士氣公務員隊伍
- 透過良好管治加強問責,改善民生
- 教育
- 加強特區政府、教育界及家長間的溝通
- 支持小班教學、關注副學士質素、改善幼兒教學質素
- 經濟
- 維持公平競爭環境、保障智慧財產權及消費者權益
- 創造就業
- 社會公義
- 關注弱勢社群、改善貧富懸殊
- 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檢討醫療融資方式
- 可持續發展
- 成立跨部門小組處理空氣污染及全球暖化問題
- 按可持續發展原則釐定城市發展及文化保育政策
- 落實全面普選
- 取消區議會委任制
- 維護法治、反對釋法
- 保障言論自由、開放大氣電波
- 停止公營事業私有化
- 改善貧富懸殊
- 保障勞工權益
- 性別主流化
- 尊重少數族裔
- 增建公屋、復售居屋
- 維護全面公平的醫療環境
- 關注環境保護
- 12年免費教育
- 制訂全面的文化、保育及藝術政策[10]
投票代表[11]
300位出席論壇的泛民代表將會投票推選其中一人作為候選人,結果會連同月底完成民意調查後,進行點票。最終的論壇日期要待泛民的會員大會決定。
結果
在投票的18名泛民立法會議員中,陳太得15票,勞永樂有2票,1票屬廢票;在區議會的大約19名泛民港島議員中19人投票,結果13票投向陳太,2票支持勞永樂,4票屬廢票或問題票;在團體票方面,陳太獲得141票,勞永樂得79票。
另外,港大民意網站調查了超過1000名港島區市民,47%支持陳太,10.9%支持勞永樂,29.9%則兩人都不支持。
註:全部百分比已扣除「中立」、「皆不支持」或「廢票」。
按照泛民代表的初選計分機制計算,陳方安生得分77.3分,對手勞永樂得22.7分。
由於陳方安生勝出,因此「代表」出選,而勞永樂則宣佈退選,讓陳方安生出選。
影響
由於是次泛民主派初選是香港選舉歷史上首個初選機制,多位議員皆希望可以成為以後進行同類選舉的參考。
其他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