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1年斯洛維尼亞議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洛維尼亞於2011年12月4日舉行議會選舉,選出國民議會全部90席議員。[1] 本次是斯洛維尼亞史上第一次提前選舉。投票率為65.60%。[2] 佐蘭·揚科維奇領導的中間偏左斯洛維尼亞積極黨意外成為第一大黨,但他未能當選總理。[3]5組政黨組成由斯洛維尼亞民主黨黨魁亞內茲·揚沙為首的偏右執政聯盟。[3][4][5]
Remove ads
背景
國民議會共有90席議員,任期四年。88席議員透過漢狄法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選出,2席議員透過波達計數法選出義大利族與匈牙利族少數族群議員。[6]
本屆選舉原計畫於2012年舉行。然而在2011年9月20日,博魯特·帕霍爾內閣垮台。[7]
根據《斯洛維尼亞憲法》,國民議會須在30天內選出新總理,候選人須由國民議會議員或總統在政府垮台後7天內提出。[8] 否則,總統解散議會並舉行提前選舉。多數議會政黨領袖表示他們希望舉行提前選舉。[9]
由於未提出人選,總統達尼洛·蒂爾克在10月21日宣布解散議會,提前選舉訂在12月4日。[1] 但有人提出質疑,認為總統是否能在7天後提出解散國會。然而,由於憲法未記述此情況,因此總統決定等待30日獲得政黨領袖的支持。[10] 本次是斯洛維尼亞獨立後第一次解散議會。[11]
選舉在2011年12月4日舉行。官方選舉結果在12月6日公布。新議會的第一任期在12月21日開始。[12] 2012年1月5日,總統達尼洛·蒂爾克任命佐蘭·揚科維奇籌組新政府,但在1月11日遭到國民議會否決。根據議事規則,議會需在14天內提出新總理人選。[13]
Remove ads
結果

以下為本屆選舉結果:[2]
根據《斯洛維尼亞憲法》,兩席分配給義大利族與匈牙利族少數族群。義大利族議員為 Roberto Battelli,匈牙利族議員為 László Göncz。[2] Batelli 是義大利族唯一議員參選人;Göncz 則以68.54%的得票率擊敗對手 Orban Dušan 的31.46%。義大利族票數1,152,投票率42.49%,合格選民2,711;匈牙利族票數3,382,投票率50.77%,合格選民6,661。[14]
選前成立的兩組新政黨順利進入國民議會:斯洛維尼亞積極黨贏得本屆選舉,而葛雷格·維蘭特公民名單名列第四。斯洛維尼亞民族黨(Slovenian National Party, SNS)、兩個自由主義政黨斯洛維尼亞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cy of Slovenia, LDS)與真實黨(Zares)都未能跨越百分之四門檻進入議會。然而,2008年離開議會的基督教民主主義中間偏右政黨新斯洛維尼亞黨再度進入議會。[15][16]
Remove ads
反應
選後,揚科維奇表示積極黨的勝利證明斯洛維尼亞人希望一個有效率的國家,他將專注在經濟成長上。[17] 在非官方結果出爐後,他表示他將邀請各政黨進行組閣會談。分析家預測最有可能由積極黨、社會民主黨、葛雷格·維蘭特公民名單和斯洛維尼亞退休者民主黨組成執政聯盟。[18]
民主黨黨魁揚沙恭喜揚科維奇,表示他準備好合作,但揚科維奇先前拒絕與民主黨組成執政聯盟。[19] 社民黨黨魁兼現任總理帕霍爾表示選舉結果比他預期的還要好。[20] 葛雷格·維蘭特公民名單、斯洛維尼亞退休者民主黨、斯洛維尼亞人民黨和新斯洛維尼亞黨皆對選舉結果感到滿意。[21] 外國媒體報導揚科維奇的勝利是令人意外的結果,對於在民調中輕鬆獲勝的揚沙是一大打擊。[22]
總統蒂爾克在選後指出選民的意志被明確的表達,這是理性的選擇,證明已準備好改變。他也表示選民參與選舉表達他們對民主的信任。他恭喜贏得席次的政黨,並請求他們爭取共同利益。[23]
分析
根據民調研究者,積極黨的勝選是由於左派選民的動員,特別是在盧布里雅納。他們報告指出,斯洛維尼亞的技術投票達到過去未曾出現的比例。約有30%斯洛維尼亞選民進行技術投票。有3%的右派選民棄權。[24]
90名議員中有29名(32%)是女性,創下紀錄。57名議員過去從未進入議會。議員平均年齡將近51歲。最年輕的是26歲,最年長的是68歲。[25] 2011年5月通過的代表法修正案,禁止同時擔任議員與市長職務。包括盧布里雅納市長揚科維奇在內共有11名市長當選,他們在21月21日就職議員時同時解除市長職務。市長補選在2012年3月舉行。[26]
選後
積極黨;社民黨、葛雷格·維蘭特公民名單與退休者民主黨在2012年1月7日達成協議。[27] 然而,葛雷格·維蘭特公民名單在1月9日宣布,由於雙方政綱的分歧,他們反對揚科維奇參選新任總理,也不加入他主導的執政聯盟。[28][29] 1月11日,揚科維奇未能當選總理。他僅得到42票,未達所需的46票。蒂爾克曾表達對他的支持,對於此結果感到遺憾。[30]
根據議事規則,國民議會須在14天內提出總理參選人,而總統提出的參選人有優先權。[13] 蒂爾克表示銀行家 Marko Voljč 是可能的人選,但因缺乏支持未提給國民議會。[31] 1月25日,蒂爾克決定不提出候選人,民主黨領袖揚沙則獲得新斯洛維尼亞黨、人民黨、退休者民主黨和葛雷格·維蘭特公民名單的支持,並簽署組閣協議。[32] 他表示揚沙醜聞纏身是他不支持的理由,而揚科維奇未涉入任何案件。沒有政黨正式提名揚沙為總理候選人。[31] 蒂爾克再次強調揚科維奇是優秀的候選人,並提出選舉結果代表選民對揚沙的不信任。[31]
議會將提出總理候選人。[33] 1月25日,民主黨、人民黨、退休者民主黨和葛雷格·維蘭特公民名單推舉揚沙參選總理。[34] 他在1月28日當選總理。[35] 他的內閣,斯洛維尼亞獨立後第十屆內閣[36]在2月10日就任,揚沙同日就職總理。[4][5] 2月13日,總統同意新政府。雙方一致認為,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關鍵。[37]
Remove ads
民調
Remove ads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