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1年泰國水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1年泰國水災是2011年7月底在泰國南部地區因持續暴雨而引發的洪災,某些地區的降雨量達120厘米(47英寸)[3],至少已造成366人死亡,兩百萬人受洪水影響[4]。洪水預計將對年產值1000億泰銖[5]的泰國蝦出口帶來衝擊[6]。泰國76個府中有50個府受到洪水影響[7],其中洛坤府災情最為嚴重,鄰近地區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8]。受災土地面積達160,000公頃(400,000英畝),泰國2011年糙米產量恐減少350萬噸[9]。迄今至少5000戶平民和數百名遊客被疏散[10]。當局下令關閉共逾200間工廠,並疏散約2萬工人。泰國央行及政府預期水災將導致1000億泰銖損失,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逾1%。泰國政府預估這次重建經費將達33億美元。

曼谷防洪系統見效,多管齊下迅速排洪,首都曼谷避過一劫,災情嚴重的大城府共5個大型工業園區遭洪水泛濫,近20萬名工人受影響。泰國財政部已把本年GDP增長預期從4%調低至3.7%。硬碟大廠威騰(Western Digital)表示泰國水災對該公司營運和本季供貨予客戶的能力造成「重大影響」(硬碟價格上漲近一倍)。東芝(Toshiba)關閉1座硬碟廠,日立(Hitachi)兩座未遭洪水侵襲的廠房則宣布減產。摩根大通估計,以泰國為東南亞生產基地的日本車廠也損失估計逾5億美元,豐田及本田車廠受創最深,淹掉本田全球產量的4.7%[11]。由於洪水淹沒建築物及農田等設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被形容為「慢海嘯」。
10月底,水災災情惡化,洪水湧入曼谷北部,內閣召開會議後決定,包括曼谷在內的21個重災區從27日至31日連放5天假,以便民眾躲避水災。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