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1阿里山極限挑戰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里山極限挑戰王國際自由車競技暨自我挑戰活動,乃為一項形似「環法自由車賽」之高山自由車賽事。
歷史
競賽日期原定計畫為2011年7月3日(星期日)5時30分-11時50分,後來亦已順利按原定計畫地點與時間2011年7月3日(星期日)成行,而實際參賽人數為2,507名選手。[1]
主辦單位是中華民國城市生活運動協會(Powered By C2C CREATION),而嘉義縣(市)政府、公路總局第五區工程處、嘉義林管處、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機關,為基於運動觀光及「阿里山低碳旅遊」之推展,特提供相當之行政協助。
賽事
- 活動特色(Event Features):
- 一級坡等(Catgory One Mountain Stage)
- 近2,100公尺海拔,平均坡度3.62%,坡度指數134.7,征服環法自由車賽一級山嶽。
- 阿里雲海之巔(ALISHAN The Summit of Clouds)
- 極限挑戰王獎章(King Extreme Medal)
- 能源小站(Energy Stop)[2]
- (A站)水站- 阿里山公路34.5公里處。
- (B站)能量小站- 阿里山公路51.0公里處。
- (C站)能量小站- 阿里山公路66.0公里處(迷糊步道)。
- (D站)水站- 阿里山公路79.0公里處。
- TUAA完賽紀念卡(TUAA Sports Card)
- 運動健將組(Elite Class)
- 自我挑戰組 (Citizen Challenging Group)
- 限額:2,000人。
- 男子組:
- M1組/年齡15~24歲,(民國85~76年/1996~1987年)(含)出生。
- M2組/年齡25~29歲,(民國75~71年/1986~1982年)(含)出生。
- M3組/年齡30~34歲,(民國70~66年/1981~1977年)(含)出生。
- M4組/年齡35~39歲,(民國65~61年/1976~1972年)(含)出生。
- M5組/年齡40~44歲,(民國60~55年/1971~1966年)(含)出生。
- M6組/年齡45~49歲,(民國54~51年/1965~1962年)(含)出生。
- M7組/年齡50~54歲,(民國50~46年/1960~1957年)(含)出生。
- M8組/年齡55歲以上,(民國45年/1956年)以前出生。
- 女子組:
- W1組/年齡34歲以下,(民國66年/1977年)以後出生。
- W2組/年齡35歲以上,(民國65年/1976年)以前出生。
- 女子組:
- 車體配備限定:任何車種,但以人力動力為限。
Remove ads
- 1. 於活動前,工程單位會將相關「路面施作平整」,雖說如此,但挑戰者還須小心通行。
- 2. 工程路段只佔挑戰路線總長度不到1%,請勿逞快,請妥善分配體能狀況。
- 3. 工務段因工期合約問題無法全日停工,但為配合此活動之順利進行,選手預計通過時段,將會暫停大型機具之施工進行。
- 4. 大會將於各工程段加派裁判,於活動當日,協助選手順利通行,請選手務必配戴自由車安全帽,並貼上挑戰號碼貼紙,以供裁判判別。
- 挑戰距離(Distance):約75公里。
- 高度(Height):海拔2,174公尺。
- 挑戰路線 (Route):[3]
- 嘉義縣北回歸線太陽館出發(0.0K)→
- 博愛路→右轉世賢路三段→直行世賢路四段→右轉吳鳳南路→左轉立仁路→右轉彌陀路→直行忠義橋→直行忠義路→左轉阿里山公路→
- 頂六(9.0K/海拔100公尺)→
- 隆興(14.0K/海拔200公尺)→
- 觸口(20.0K/海拔300公尺) →
- 龍美(36.6K/海拔1,070公尺) →隙頂→
- 龍頭(45.8K/海拔1,260公尺)→
- 石桌(51.0K/海拔1,280公尺)→
- 十字路(63.0K/海拔1,520公尺) →
- 阿里山公路87公里處(合計約75.0K/海拔2,174公尺)。
Remove ads
注釋與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