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6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硬地滾球比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6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硬地滾球比賽在9月10日至16日於卡里奧卡體育館2舉行。本項目共產生7面金牌,分別是4個單人項目、2個雙人項目及1個團體項目,所有項目皆是混合性別。
2016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硬地滾球比賽 ![]() | ||||||
---|---|---|---|---|---|---|
賽事 | ||||||
BC1級 | 單人 | |||||
BC2級 | 單人 | |||||
BC1-2級 | 團體 | |||||
BC3級 | 單人 | 雙人 | ||||
BC4級 | 單人 | 雙人 |
Remove ads
比賽分級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硬地滾球比賽是給需要使用輪椅的運動員參加的比賽項目。運動員的殘障類別主要是失去腿部或身體部份活動能力,例如截肢或肌肉的控制及協調能力等。按照運動員的殘障程度,將他們分成4個級別[1]:
- BC1級:腦麻痺
- 此級別運動員由於肌肉協調能力受損,令他們的腿部、手部及軀幹活動能力受到嚴重限制。他們能夠不需要輔助工具的情況下抓緊及拋出球。
- 如果運動員有部份腿部活動能力,他們可以用腿部推出球。
- 可以有助手的幫助(只限於幫助固定和調整運動員的輪椅,及拾球給運動員)。
- BC2級:腦麻痺
- 此級別的運動員比BC1及BC3級的運動員有較好的手部及軀幹活動能力。因此他們能夠利用手部進行不同的動作,例如不同方式的抓球、上手拋球或下手拗球等。
- 不可以有助手的幫助。
- BC3級:腦麻痺或其他殘障
- 此級別的運動員由於腦部或其他原因導致只有十分有限的腿部及手部活動能力,以及接近或完全失去軀幹活動能力。他們需要使用輔助工具來拋出球。
- 可以有助手的幫助(但助手必須背向比賽區域,並且不允許觀看比賽)。
- BC4級:除腦麻痺外的其他殘障,例如肌肉萎縮症或截肢
- 此級別的運動員由於肌肉萎縮、脊椎受損或截肢導致影響四肢。因此運動員普遍使用雙手進行鐘擺式拋球。此外,他們能夠使用手套以穩定地抓球。
- 不可以有助手的幫助。
Remove ads
比賽規則
- 單人項目會先按照運動員的世界排名進行分組,然後進行分組賽。每組的前列運動員會進入淘汰賽。準決賽的勝方會晉級至金牌戰,而準決賽的負方會進入銅牌戰,而其他的運動員會按照其分組賽及淘汰賽成績進行排名。
- 雙人及團體項目的比賽形式與單人項目相似。當完成分組賽後,各隊的排名會按照以下規則排列:
- 勝出的場次;
- 分差;
- 得分。如果仍然出現平手的情況,將會進行平局決勝。
- 比賽的形式為每位運動員或隊伍輪流拋出目標球(白色球),然後再輪流拋出代表自己或隊伍的顏色球。最靠近白色球的顏色球的運動員或隊伍勝出該局,接近的顏色球愈多分數愈高。完成4局(團體為6局)後總分最高的運動員或隊伍即勝出比賽。如出現同分會進行1局的平局決勝[2]。
- 詳細規則可以參閱BISFED的網頁[3]。
參賽資格
每個國家最多只能在單人項目派出3位運動員,以及在雙人及團體派出1支隊伍。單人項目的參賽資格是分配給運動員,而雙人及團體的參賽資格則是分配給該國家。
此外,每個國家都必須確保一定數量的女子運動員。如果該國家有1個雙人或團體參賽資格,必須包括1位女子運動員;如果有2個或以上參賽資格,則必須包括2位女子運動員。團體BC1-2級亦必須確保有1位BC1級運動員。
參賽的運動員必須於2016年4月30日或之前於BISFed注冊及擁有BISFed個人世界排名;已經按BISFed的國際分級系統進行分級;以及獲得「確認」或「複審」(複審日期為2016年12月31日之後)的分級認證[4]。
時間表
● | 預賽 | ● | 決賽 |
Remove ads
獎牌得主
Remove ads
獎牌榜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