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9年加拿大聯邦大選
第43屆加拿大聯邦下議院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9年加拿大聯邦大選(英語:2019 Canadian federal election,法語:Élections fédérales canadiennes de 2019;正式稱為第43屆加拿大聯邦大選)於2019年10月21日舉行,選出第43屆加拿大國會下議院的338名議員。總理賈斯汀·杜魯道於當年9月11日請示總督茱莉·帕耶特解散國會,觸發這次大選[2];選舉日期根據《加拿大選舉法令》而定[3]。贏取2015年聯邦大選後上台執政的加拿大自由黨在這場大選中試圖保著多數政府姿態。另外兩個主要政黨則由2017年就任的黨魁帶領參選:官方反對黨保守黨和下議院第三大黨新民主黨分別由安德魯·謝爾和駔勉誠領導。
結果顯示,自由黨得票和議席雖然減少,但仍能繼續執政,但需要籌組少數政府或者聯合政府[4]。
選舉後,特魯多拒絕了聯合政府選項,他的新內閣於2019年11月20日宣誓就職。[5]
Remove ads
背景
杜魯道領導的自由黨於2015年聯邦大選贏取多數政府上台執政,失掉執政地位的保守黨成為官方反對黨,哈珀則辭任該黨黨魁。原為官方反對黨的新民主黨成為第三大黨,而魁人政團和綠黨所贏取的議席數目則未達致獲取正式政黨地位的12席門檻。魁人政團黨魁都賽佩於選後請辭,由魁人黨籍的魁北克省議會議員烏埃勒(Martine Ouellet)繼任[6]。烏埃勒後來在魁人政團黨魁檢討選舉中失利,並於2018年6月離任[7];布蘭謝則於2019年1月接任魁人政團黨魁[8]。
新民主黨於2016年4月舉行黨魁檢討會,黨魁唐民凱只獲取48%支持。該黨遂於2017年10月舉行黨魁選舉,由安大略省議會議員和安大略新民主黨前任副黨魁駔勉誠當選。[9]
總理小杜魯道在這次任期內曾在2015年競選活動中承諾今次選舉由每個選區領先者當選改為比例代表制。儘管改革獲多數政黨的支持,但最終仍被擱置。
故是次選舉仍由每個選區領先者當選。碰巧的是,本次選舉若改為比例代表制,則獲得610萬選票的保守黨所獲得的席位可能超過獲得585萬選票的自由黨而反敗為勝。[註 1]
結果
↓ | |||||||||
157 | 121 | 32 | 24 | 3 | 1 | ||||
自由黨 | 保守黨 | 魁人政團 | 新民主黨 | 綠黨 | 獨立及無黨派候選人 |
這次大選令下議院因無一黨取得過半數議席而成為懸峙國會(上一次為2008年)。如要執政就只能成為少數政府或尋找盟友籌組聯合政府。
總理小杜魯道受司法干預醜聞及涉嫌種族歧視的指控,令自由黨選情受拖累。最終得票跌至不及官方反對黨保守黨,但議席仍比後者多,故保住執政權[註 1]。這是自1979年來首次出現得票非最多,卻取得執政權的情況。保守黨雖然增加了不少議席,亦因此維持官方反對黨地位。
原本的第三大黨新民主黨本身得票並無大跌,但在魁北克遭魁人政團重挫,第三大黨地位遭後者取代之。兩黨被認為在懸峙國會或者組成聯合政府中起重要作用。
綠黨得票增幅未如預期,但仍淨增長一席;新成立的民粹主義人民黨則獲得約1%選票,未能在今次大選取得或守住議席。唯一一名勝出的無黨籍候選人便是指控小杜魯道干預司法的前自由黨籍司法部長王州迪。
Remove ads
Remove ads
民意調查
競選期間(上圖)和2015年至下議院解散時(下圖)各黨的支持度變化。每點代表一次民調,大小與受訪人數相應。灰色代表可能的誤差;各政黨代表的顏色依照上文的顏色(其中紫色代表人民黨)。


選後
有三名落選者希望重新計算票數,其中幾百票就能影響選舉結果。魁人集團(BlocQuébécois)向魁北克高等法院請求Hochelaga和Québec的選區重新計票[11]
2020年10月,在新民主黨作信任供給予執政黨自由黨下,加拿大下議院否決針對總理賈斯汀·杜魯道的不信任案。[12]
另外加拿大環球新聞在2022年11月7日所發佈的報道中稱,中國政府涉嫌在此次大選期間,透過其在加拿大的網絡資助了一批候選人以影響選舉結果。[13][14][15][16][17]
另見
- By-elections to the 42nd Canadian Parliament
- 2017年加拿大保守黨領袖選舉
- 2017年新民主黨領袖選舉
- 2017年魁人政團領袖選舉
- 2019年魁人政團領袖選舉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