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波羅的海海底電纜中斷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4年波羅的海海底光纜中斷事件指兩條在波羅的海的海底電纜——BCS東西互聯光纜C-Lion1光纜——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生斷裂受損的事件。

快速預覽 日期, 時間 ...

歐盟政府官員和北約成員國指責造成損壞的原因是混合戰爭破壞行動。自11月19日起,波羅的海當局對隸屬「寧波伊鵬海運有限公司」[1][2]的一艘名為「伊鵬3」[3]的中國散貨船[2]進行觀察,該船被懷疑與此次事件有關。

背景

Thumb
C-Lion1的位置

BCS東西互聯光纜是一條長218公里的海底數據通信光纜,穿過波羅的海,由阿爾卡特於1997年建造,現由Arelion公司擁有。這條光纜連接立陶宛什文托伊瑞典哥特蘭島東岸的卡塔哈馬斯維克[4]而C-Lion1光纜是一條連接芬蘭德國的海底通信光纜。該光纜由芬蘭電信與信息技術服務公司Cinia Oy擁有並運營,並於2016年5月開始運行,是芬蘭與中歐之間首條直接通信光纜。[5][6]

Thumb
曾導致波羅的海連接管道事件英語Balticconnector#2023_damage_incident的中國船隻Newnew Polar Bear英語Newnew Polar Bear (IMO 9313204)

在此次事件發生的前一年,曾有類似的海底基礎設施中斷事故發生,即波羅的海連接管道事件英語Balticconnector#2023_damage_incident。當時,中國船隻Newnew Polar Bear英語Newnew Polar Bear拖錨造成了波羅的海的管道和海底電纜損壞。[7]台灣附近海域兩條光纜也曾在2023年2月因中國大陸漁船和貨輪而中斷,引發分析人士質疑。[8]

全球每年約有200條海底電纜因各種原因被切斷或中斷,其中絕大多數是由於捕魚設備或船隻錨點意外造成。[9][10]

Remove ads

事件經過

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特利亞立陶宛英語Telia Lithuania電信公司宣布,連接立陶宛和瑞典的「BCS東西互聯」海底電纜於當地時間11月17日星期日上午約10日被「切斷」。[11]同一時間,連接芬蘭德國的數據通信海底電纜C-Lion1在波羅的海同一區域發生斷裂。這兩起事件導致兩國的電信服務中斷。[12][11][13]C-Lion1的斷裂點位於瑞典厄蘭島附近海域。[13]兩個斷裂點之間的距離約為97—105公里(60—65英里)。[14]「BCS東西互聯」電纜位於海底100—150公尺(330—490英尺)深處,而C-Lion1電纜則位於海底20—40公尺(66—131英尺)深處。[15]

Arelion的發言人稱BCS東西互聯電纜的損壞為「……並非部分損壞,而是完全損壞」。[16]事件發生時,該電纜承擔了立陶宛約三分之一的網際網路容量。[14]

C-Lion1運營商Cinia Oy稱,該電纜是受到外力破壞。[17]Cinia執行長阿里-尤西·克納皮拉表示,公司正在對故障點進行實地調查。[14][18][13]

BCS東西互聯(East-West Interlink)和C-Lion1電纜已於2024年11月28日修復[19][20]

Remove ads

各方反應

德國外交部芬蘭外交部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對C-Lion1光纜受損事件的「深切關切」,並懷疑這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對北約國家緊張局勢加劇背景下的混合戰爭行為。[21]

事件發生在瑞典專屬經濟區內,瑞典檢察官周二開始對這起破壞行為開展初步調查。[22]

根據總部位於雅典的船舶追蹤組織MarineTraffic數據顯示,事發期間,在中國註冊的一艘散貨船「伊鵬3號英語Yi Peng 3」途經事發海域。該船本計劃從俄羅斯的烏斯季盧加港英語Ust-Luga Multimodal Complex出發,前往埃及的塞得港[23]曾在烏斯盧加港登上該船的俄羅斯領航員表示,當時該船看起來一切正常,船員都是中國人。[15]

丹麥軍方11月20日表示,在光纜被切斷幾天後,伊鵬3號停留在丹麥水域,丹麥海軍一直在對這艘船進行監視。[22]

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稱此事件為「破壞行為」,並進一步表示,「沒有人」相信光纜是意外被切斷的。[22][16]

立陶宛武裝部隊表示,北約成員國之間正在溝通以確定事件的原因。[16] 立陶宛海軍英語Lithuanian Naval Force宣布已加強對其海域的監控,並將與盟友討論進一步措施。[22]

歐洲多國政府譴責俄羅斯加劇對烏克蘭西方盟友的混合攻擊,但並未直接指控俄羅斯破壞海底光纜。[24]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對此予以否認,稱此類指控「荒謬」,並指出「缺乏證據證明俄羅斯涉案」。[24]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周三的記者會上就這一電纜事件作出回應。林劍首先表示自己「不了解有關情況」。他說,「中方一貫全面履行船旗國義務,並要求中國的船隻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22]

12月15日,《華爾街日報》引達消息人士透露,俄羅斯情報部門向伊鵬3號的船長發出如何損壞錨纜的指示,並指出北約正在努力應對波羅的海事件,當局正在避免公開指責俄羅斯,以防止恐慌[25]

12月19日,中國牽頭的對船隻的調查展開,瑞典、德國、芬蘭和丹麥均派員參加。12月21日,伊鵬3號重新起航。[26]

相關調查與行動

2024年11月19日,丹麥皇家海軍英語Royal Danish Navy觀察到中國散貨船伊鵬3號英語Yi Peng 3」出現在波羅的海,懷疑其參與破壞事件。[27][28]此次扣押是自1959年跨大西洋電纜事件英語Transatlantic cables incident以來,根據《保護海底電報電纜公約英語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Submarine Telegraph Cables》進行的首次執法行動。[29]自11月20日起,「伊鵬3號」停泊在卡特加特海域,被丹麥皇家海軍監視。

「伊鵬3號」於2024年11月15日從俄羅斯波羅的海港口烏斯季盧加英語Ust-Luga啟航。媒體關於其目的地的報道不一,最常提及的為埃及塞得港。據分析提供商MarineTraffic稱,該船隻此次航行的目的地不明。[30]

11月17日凌晨1:30至11:19之間,該船經過瑞典哥特蘭島並多次穿越東-西光纜的受損區域。[31]在這一時間段,立陶宛電信公司「特利亞立陶宛」報告光纜中斷。其後,「伊鵬3號」關閉自動識別系統(AIS)信號長達7.5小時,隨後於22:41 UTC重新開啟,顯示位於瑞典厄蘭島以南。[31] 三小時後,芬蘭網絡供應商Cinia報告C-Lion1數據中斷,確認該光纜也受損。而「伊鵬3號」在此區域關閉了AIS信號。[31]11月19日之後,貨船一直停泊在卡特加特海峽[32]

丹麥公共廣播公司DR派遣無人機監視「伊鵬3號」,發現其一處錨具受損,新蘇黎世報認為這是該船可能破壞光纜的跡象。[30]

德國聯邦海岸警衛隊英語German Federal Coast Guard瑞典海岸警衛隊派出「Bad Düben」和「Poseidon」,加入丹麥護衛艦「HDMS Hvidbjørnen」對「伊鵬3號」進行監控。[33]

瑞典檢察署英語Swedish Prosecution Authority就兩條光纜中斷事件展開「破壞」調查。瑞典海軍表示,幾乎「100%確認」了事件區域內的相關船隻,並使用遠程潛艇調查光纜受損地點,以協助檢方和警方的調查工作。[15]

芬蘭國家調查局英語Nation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inland)(KRP)就C-Lion1光纜中斷事件展開刑事調查,指控「嚴重刑事破壞及嚴重通信干擾」。[34]

11月28日,瑞典政府向中國政府發出正式合作請求,以便讓貨船返回瑞典領海以協助調查,第二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中方願與有關國家合作,查清事實,確保真相大白。」「中瑞雙方就這一問題保持著密切溝通。」[32]

2025年4月,瑞典事故調查局稱沒有證據顯示伊鵬3號蓄意破壞海底電纜[35]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