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S19 MSTA-S自走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S19 MSTA-S自行榴彈炮(俄語:2С19 «Мста-С»,拉丁化:2S19 "MSTA-S")是蘇聯研製的152毫米自走砲,於1989年5月17日經蘇聯國防部第0127號命令批准入役,在蘇聯陸軍投入服務並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俄羅斯陸軍和烏克蘭陸軍繼續使用。

2S19式榴彈炮由烏拉爾運輸機器設計局研製,北約賦予其的代號為M1990式。該炮於1984年開始研製,1987年批量生產,1989年裝備蘇軍炮兵師和集團軍炮兵旅,主要用於壓制敵方炮兵、坦克及反坦克預備隊,破壞地面防禦工事,摧毀敵方偵察所和指揮所,殲滅敵方有生力量。該炮採用T-80主戰坦克底盤,但是使用T-72的柴油發動機。採用大型旋轉炮塔設計,其火炮身管長約為59倍口徑,戰鬥全重42噸,乘員5人,發射榴彈時的最大射程為24.7千米,發射底排彈時的最大射程為28.9千米。此外,該炮還能發射「紅土地」系列雷射制導炮彈,實現對點目標的精確打擊[1]。
Remove ads
發展
2S19 MSTA-S自走炮是蘇聯為了進行現代化榴彈砲部署計劃而設計的,蘇聯將2A65榴彈砲(152毫米)牽引炮安裝在T-80坦克的底盤上產生了「MSTA-S自走炮」(俄羅斯國防部火箭炮兵裝備總局將其命名為「2S19自走炮」)。
2S19自走炮的研發(費爾馬項目)從1985年開始,原型被稱為317工程。 2S19自走炮的標準設備包括一個1P22半自動裝彈系統、NBC防護系統、被動夜視設備、涉水套件、推土鏟和81毫米煙霧彈發射器、1V116對講系統和一個16千瓦的AP-18D發電機。在2008年,俄軍著手改進其自動化火控系統模組以提高生存存性。
2S19自走炮可以發射以下類型的彈藥,包括:高爆榴彈(24.7公里)、底排彈(28.9公里)、火箭增程彈(36公里)、煙霧彈、化學彈、戰術核武器、照明彈,甚至是短程彈道導彈。也可使用雷射制導的「紅土地」(9K25系列)與射程較短的「紅土地-M」炮射反裝甲飛彈。
Remove ads
使用國家
產品規格
- 射程:
- 29 km 底排彈
- 36 km 火箭增程彈
- 發射速率: 每分鐘6-8發
- 最大射擊仰角: -4度至+68度
- 迴旋角度: 360°
- 可裝置炮彈: 60發
類似車輛
- M109自走砲
- AS-90
- AHS Krab
- PzH2000自行榴彈砲
- 99式155公厘自走榴彈砲
- K9自走砲
- T-155 Fırtına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