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633型潛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633型潛艦(北約代號:羅密歐級,簡寫為R級,蘇聯代號:633工程/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проекта 633)是蘇聯於1950年代設計建造的一種柴電動力潛艇,此級艦授權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1990年代之前的水下核心武力。
Remove ads
簡介
633型潛艦的最初技術原型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納粹德國XXI級潛艦。在蘇聯擊敗德國,並從德國境內繳獲各種技術之際,獲得了XXI級潛艇為首的U艇相關的技術資料,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潛艦科技讓蘇聯的潛艦戰力大幅度升級。從德國獲得的技術即刻被轉用到新型潛艦上,為Z級潛艦和W級潛艦,天青石設計局藉由前兩級艦的經驗改良,設計了633型,西方代號R級。
蘇聯原計劃建造56艘633型潛艦,但是在1957年10月到1961年12月之間建造了20艘之後,蘇聯海軍提前終止了此級艦的量產,將潛艦團隊與船廠產能轉向建造核潛艦[1]。以現今標準來說R級潛艦的性能早已落伍,但作為訓練艇和偵察用途還有一定的價值。
使用國

中國造633型潛艦及其改進型
在1950年代中蘇蜜月期間,蘇聯提供給中國633型潛艦的設計圖與建造設備,中共後來將相關的技術資料也讓渡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使該國也獲得了潛艦製造的技術。中國於1963年開始自行建造633型潛艦,編號為6633型,簡稱33型,或被稱為033型。1962到1984年間,中國共建造了84艘33型潛艦,還有一些出口到其他國家。33型潛艦在R級潛艦的設計基礎上作出了多項改進,降低航行噪音大約20分貝。艦載聲納也從原始的蘇聯制型號更改為中國研製的105型,後期又換裝613廠生產的H/SQ2-262A型聲納。有一艘33型潛艦經過改裝後成為搭載6枚鷹擊-82反艦導彈的實驗型號,該艇被北約稱為「武漢級」(英文:Wuhan-class)[2][3]。在60年代後期由於中蘇交惡,R級潛艦的生產基地曾經一度內遷至四川涪陵(現屬重慶直轄市)的川東造船廠生產。目前大部分633型潛艦已經退役或封存,只有幾艘作為訓練艇還在使用[4]。
Remove ads
事故
- 1962年1月11日,蘇聯海軍F級潛艦B-37號在停泊中由於火災導致魚雷爆炸,停泊在它旁邊的R級潛艦S-350號嚴重受損,艇上11人死亡。
資料來源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