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3D認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D認證(3-D Secure,縮寫3DS)是電子商務領域的一項認證協議,其中「3D」指參與認證的三方:收單方(Acquirer Domain)、發卡方(Issuer Domain),以及連接前兩者的數據交換方(Interoperability Domain)。3D認證的目的是在電子商務交易中認證持卡人,或提供身份驗證和帳戶確認。[1]

2001年,初版3D認證協議由Arcot公司(現歸屬博通有限)與Visa公司共同推出。[2]幾大卡組織分別實現了該協議,如維薩的Visa Secure[3]與萬事達卡的SecureCode[4]。
2016年,由六大卡組織組成的EMVCo發布了該協議的第2版(3D Secure 2,也稱為 EMV 3-D Secure、3D Secure 2.0 或 3DS2)。新版協議旨在遵守新的歐盟認證要求——PSD2,並解決初版的一些缺點,如 結帳流程的「摩擦」(即結帳時額外的驗證步驟)會導致部分客戶放棄購買。[5][6]第2版協議讓發卡方可以獲得交易的更多數據,如收件地址、客戶的設備 ID 或歷史交易記錄。發卡方可以使用這些信息來評估交易的風險水平,並選擇適當的應對措施:
- 若數據足以讓銀行相信買家是真正的持卡人,就會通過「無摩擦」流程進行交易——持卡人無需額外輸入任何信息,即可完成身份驗證。
- 若銀行決定需要進一步的證明,交易將通過「挑戰」流程發送——要求客戶提供額外的輸入來驗證付款。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