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59式手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59式手枪
Remove ads

59式手槍(英語:Type 59 pistol)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仿製的馬可洛夫手槍

快速預覽 59式手槍, 類型 ...

歷史

Thumb
陸軍上將許世友使用的馬可洛夫手槍

由於自1952年起仿製東德P1001手槍的52式手槍工藝品質不佳而被撤裝,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55年起開始試裝蘇聯贈予的少量馬可洛夫手槍,以逐步取代52式手槍和部分取代貫穿性過大的TT/51/54式手槍

中國於1957年根據《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正式引進這一型號,亦於1958年起從東德購入少量當地仿製型號西蒙遜Pi-M,主要裝備團級以上軍官。

最終,中國於1959年起根據蘇聯提供的伊熱夫斯克原廠圖紙和設備,在626兵工廠以59式的名義自行生產馬可洛夫手槍,與此同時繼續獲得蘇聯方面供應原版馬可洛夫手槍。

隨著1960年代中期中蘇交惡,導致蘇聯對華成品槍枝供應數量大幅削減,但因《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依然有效,而並未斷供。由於先前獲得的蘇聯原廠零件較少,很快在1960年左右消耗完畢。隨後,中國便因蘇聯於1961年正式撤銷一切對華援助,而無法繼續獲得蘇方供應原材料,只能繼續購買成品槍枝(中方使用外匯購買槍枝等常規武器,不在蘇聯撤銷援助後對其施加的限制之列)。

因此,自1960年底至1961年,59式出廠的產品工藝不佳。

最終,626兵工廠於1962年調整生產工藝後,繼續生產59式,至1963年5月底為止,但整體質量仍不及蘇制原版馬可洛夫和1959年至1960年初出廠的首批產品。

北方工業至今仍然有生產外貿用的馬可洛夫樣式手槍。

Remove ads

設計

59式與早期版本馬可洛夫相同,在滑套左側有10條防滑紋路,右側有17條防滑紋路,而非1984年後版本的兩側皆為13條防滑紋路。

59式的握把除與原版馬可洛夫相同的帶圈五星圖案的版本外,還有五星盾牌(主要裝備警察和公安部隊等執法部門)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主要裝備軍方)兩種圖案的版本。

由於早期不熟悉雙動/單動式擊發的概念,部分最初出廠的59式的握把後沿相比原版馬可洛夫手槍窄約3公釐,導致手感不佳。

59式的皮製槍套整體設計與蘇聯原品基本相同,但皮套蓋邊緣處為參照東德版本西蒙遜Pi-M皮套的圓形,而非蘇聯原品的直角,且其中個別產品縫有絨面內襯。

衍生型

北方工業M59

Thumb
改膛發射.380 ACP手槍彈的商業版M59手槍

沒有中國軍警標記的59式手槍,多用於外銷。

此型號有9×18公釐馬可洛夫英語9×18mm Makarov.380 ACP英語.380 ACP(非制式口徑)兩種版本。

SN9

Thumb
SN9手槍(圖中右上角)

越南當地仿製型號,其產品質量較為粗糙。

採用

該槍在解放軍中同馬可洛夫手槍在蘇軍中剛剛裝備時一樣,與從蘇聯獲得的原版馬可洛夫手槍及從東德獲得的Pi-M手槍一併裝備少校(營或團一級)以上軍官,其餘主要裝備公安部隊警察海關等執法部門,同時亦用於對外軍援(如越南)。

隨著21世紀後實行裝備現代化計劃,解放軍大部分單位已陸續換裝新款的92式手槍,但59式手槍及其原型馬可洛夫手槍在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個別單位中以及中國警察,以至越南寮國等國家仍有使用,其中越南將原版馬可洛夫手槍一併稱為59式(K59)。

由於此槍具備體積較小、結構簡單、性能優秀等特點,中國軍警各單位對該槍評價頗高,被稱「紅星手槍」或「小砸砲」。

使用國

非國家團體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