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94獨臂刀之情
香港武俠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94獨臂刀之情》(英語:What Price Survival)[1][2][3][4][5],是一部1994年上映、以民國時期為背景的香港武俠電影,由李仁港執導(其電影導演處女作)[4][6],吳興國、姜大衛、徐少強、楊采妮等主演[1][2][3]。本片香港片名以「獨臂刀」為名,但其橋段、人物設定、時代背景及刀的類型均與1960-70年代的《獨臂刀》系列大相逕庭。
Remove ads
故事大綱
東北地區的劍術第一大派[2][3]「錯劍堂」有大師兄白復國(姜大衛飾)、二師弟汪靖國(徐少強飾)、三師弟武安國(劉松仁飾)一門三傑,白與汪以比武爭奪掌門之位,汪敗北後離開錯劍堂,於南京另行創立新門派「一刀會」。七年後改用刀法的汪再向白挑戰,汪使詐巧勝白,並要求帶走白仍在襁褓中的兒子,白不得與其相認。此嬰孩成為汪靖國的義子汪寧(吳興國飾),多年後寧在一刀會長大成人,被授以刀法[2][3],與師兄阿傑(高捷飾)及汪靖國親女小蓮(楊采妮飾)是摯友。汪向寧訛稱白是殺死寧親生父母的仇人,派寧前往錯劍堂挑戰白,又暗中與暗戀白亡妻的三師弟武安國協議,只要武助寧殺死白,再把寧殺死,便扶持他為錯劍堂掌門。寧向白下戰書,白知寧是自己兒子,坦然接受挑戰,決鬥期間有意傳授其武功心得。在武的突然介入下,白死於寧刀下。但寧隨即得知白是自己生父,與汪決裂,小蓮亦甘願離開父親追隨寧。寧與蓮被武追殺,但武終死於錯劍堂圍攻之下。汪又派傑去殺打算與蓮隱居的寧,但傑故意死在寧刀下,臨死前稱汪不會罷休,勸寧先下手為強。寧遂帶著生父的靈位向汪挑戰[7],最終汪的雙目被寧以藏於靈位的劍[8]奇襲刺盲,寧想起兩代種種恩怨情仇,自斷一臂以示了結一切[6]。
Remove ads
演員表
Remove ads
製作
發行
音樂
獎項
評價
此片上映時武俠片已處於低潮[6],未能吸引觀眾。[7][8]
對本片的評價可細分為以下幾方面,其中影像及劇情方面為重點:
本片是美術指導、電視編導出身的李仁港首次執導電影,一般認為美術、運鏡、剪接是精心之作[4][7][8][10],例如李焯桃指「大家都肯定編導李仁港對影像的精雕細琢及美術的刻意求工」[11],David Bordwell指序幕(將電影多幕畫面與演職員名單交替剪輯)的蒙太奇手法「璀璨」、「這樣的技巧換了在歐洲片出現,實驗意味就好像很強」[12]。但馮若芷認為片中的「MTV美學」手法有所不足,在李仁港編導無綫電視的劇集《九陰真經》(1993)時已有用到這類手法,本片反而不及該劇集[13]。John Charles認為決鬥場面的拍攝嫻熟,冬季景色優美,但李仁港似乎只重視這些風格的營造[5]。
相對於風格強烈的影像,較多影評人以「單調空洞」[11]一類的用詞[7][8]形容其內容,包括John Charles的「comes across as empty pageantry」[5],亦認為恩怨情仇沿用武俠片舊有公式[10][11]。但登徒亦指同期的武俠片出現「剝削武俠片世界」的風氣,如《新仙鶴神針》(1993)、《新流星蝴蝶劍》(1993)等,本片反而「撥亂反正」,「嘗試營造武俠世界的精神狀態,實在是很大膽的實驗」[7][8]。登徒又認為本片「編導對此世界悲觀又不乏欣賞的情懷」,而本片的缺點是「因採取了迥異的敘事方式,卻抒發近乎氾濫的悲情,甚至是過分沉溺,而且無法以實驗的筆觸統一全片,影像的運用只止於意境,卻無法深入各角色的精神面貌」[8]。徐寬則認為李仁港身兼導演及編劇,野心過大,自暴其短[10]。
另外,John Charles認為片中只有姜大衛、徐少強、劉松仁三名著名武俠片演員令人留有印象,吳興國的演出徒有憤怒,情感表現與氣質不足,楊采妮亦演不出女刀客風采[5]。徐寬則認為吳興國與楊采妮演情侶沒有化學作用。[10]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