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威爾斯合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威爾斯合成(Auwers合成)是苯並呋喃與苯甲醛發生縮合、溴化生成2-溴-2-(α-溴苄基)苯並呋喃酮,然後經醇鹼處理重排,轉變為黃酮醇的反應。由卡爾·馮·奧威爾斯於1908年發現。[1]

由於這個反應對反應物和產物的結構要求都比較高,並且反應物二溴化物比較難製備,產率也不是很高(70%),因此它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並不十分廣泛。一個應用的例子見下圖:

反應機理
一個可能的機理如下圖所示。氧原子上的孤對電子使溴離子離去,生成被氧原子穩定的碳正離子,然後氫氧根進攻,得到一個具有半縮酮結構的中間體。此中間體發生分子內E1cB反應,氫離子被奪去,接著氧負對不飽和酮進行麥可加成,新生成的烯醇負離子再將剩下的一個溴離子擠出去,得到最終產物。

當原料苯並呋喃環中的氧原子有間位的取代基(如甲基、甲氧基)時,產物不是黃酮醇,而是2-苯甲醯基苯並呋喃酮的衍生物。[2][3][4][5][6]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