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J集團
韓國企業集團控股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J集團(韓語:씨제이그룹,英語:CJ Group)是韓國的大型企業集團。CJ集團的雛形是1953年由創始人湖岩李秉喆(前三星會長)創立的第一製糖工業株式會社,於1996年從三星集團獨立出來,成立第一製糖集團。公司名稱於2002年變更為CJ集團,總部位於首爾特別市中區素月路2街12號。
Remove ads
現狀
CJ集團以控股公司CJ株式會社為核心,擁有食品及餐飲服務、生物科技、物流及新流通、娛樂媒體等四大業務板塊。CJ株式會社作為純粹的控股公司,持有旗下子公司股份。其主要子公司包括:CJ第一製糖、CJ大韓通運、CJ ENM、CJ Freshway、CJ Olive Young、CJ CGV 、 Studio Dragon、CJ Olive Networks等。
CJ Blossom
CJ集團的企業形象標識(CI)被稱為「CJ Blossom」CJ Blossom的形態如同三片花瓣絢爛綻放,每一片花瓣分別象徵著CJ集團的核心願景:健康(紅色)、快樂(黃色)與便利(藍色)。
ONLYONE精神
CJ的「ONLYONE」經營哲學是自1996年第一製糖集團成立時便強調的概念,其核心理念是「在各個方面首創(First)、最佳(Best)、與眾不同(Different)」。這一哲學體現了企業在各個業務領域力爭占據領先地位或提供差異化價值的方向。2019年集團總部大樓改造時啟用的名稱「CJ THE CENTER」,也被視為延續這一基調的象徵性案例。[1]
該經營哲學與CJ所倡導的人才觀——「HAGOJABI(指凡事都想嘗試、主動創造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相輔相成,並作為集團組織文化與戰略方向的核心關鍵詞被廣泛運用。[2]
發展歷史
CJ集團的起源可追溯至1953年成立的第一製糖工業株式會社,是韓國首批現代化生產工廠。「CJ」這一名稱源於第一製糖的英文縮寫「Cheil Jedang」。1993年,CJ從三星集團中分離,開始獨立經營;1996年正式成立「第一製糖集團」,提出成為「全球生活文化企業」的願景。
集團成立之時,旗下擁有第一製糖、第一製糖建設、第一C&C、第一冷凍食品、第一期貨等韓國境內子公司,以及美國、香港、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海外法人,同時還運營了與影視相關的合資公司,如夢工廠SKG、第一-嘉禾、JCOM等。當時集團總銷售額(約1.5萬億韓元)中,食品占比約80%,醫藥約10%,日用品約6%。
集團成立後,CJ開始積極拓展文化內容業務:1996年進入影院業務,1997年進軍媒體領域,並於1998年開設了韓國首家多廳影院CGV。在食品領域,1996年推出了韓國首款無菌即食米飯「Hetbahn(嗨拌)」,1997年又推出家庭餐廳「VIPS(味愛普思)」和烘焙連鎖品牌「Tous Les Jours(多樂之日)」。1998年成立物流子公司CJ GLS,正式進入物流行業;1999年在首爾新沙洞開設了Olive Young(歐利芙洋)首家門店,引入了韓國首個「藥妝店(Drugstore)」模式。
2002年,第一製糖集團正式更名為CJ集團,同年,時任副會長李在賢就任集團會長。2003年,在首爾中區筆洞設立了用於員工培訓和能力開發的「CJ人才苑」;2005年和2006年,分別成立了旨在支持兒童和青少年的「CJ分享財團」和支持文化藝術創作者的「CJ文化財團」,並持續運營至今。其中, CJ文化財團秉承著發掘和培養電影人才,為構築中國電影事業創作生態環境的理念,自2014年起舉辦「中韓青年夢享微電影展」,到2025年已成功舉辦了10屆。十年間,中韓青年夢享微電影展已累計吸引近五千部青年作品參與,成功發掘出一批兼具藝術表達與市場潛力的青年影人,如《不說話的愛》導演沙漠、《門鎖》導演別克、《醬園弄》聯合導演韓帥等,成為推動影視行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2004年,多樂之日在美國洛杉磯開設門店,成為首個進軍海外的韓國烘焙品牌。2005年,在美國開設麵團工廠並收購了當地食品企業Annie Chun's;2006年,CGV進入中國上海,開始在當地運營影院。2007年9月,CJ通過控股公司體制改革,將業務公司(CJ第一製糖)和經營管理公司(CJ株式會社)分離。2009年,開設了全球首個沉浸式影廳「4DX」;2010年,在亞洲地區啟動音樂頒獎典禮「MAMA(Mnet Asian Music Awards)」,同年,還推出了全球化美食品牌「必品閣」。
2017年,CJ集團以全球業務擴張為核心進行了業務結構重組。同年11月,CJ第一製糖將原有的4個業務部門(生物科技、飼料、食品、素材)整合為生物科技和食品兩個領域,並收購了生產植物性高蛋白材料-濃縮大豆蛋白的巴西公司Selecta。2018年,將CJ HealthCare出售給韓國科瑪(Kolmar),同時CJ大韓通運吸收合併CJ建設,CJ O Shopping吸收合併CJ E&M。同年6月,CJ大韓通運收購了美國物流公司DSC Logistics。[3]
2019年,CJ第一製糖收購了美國冷凍食品公司Schwan's(施萬),CJ HelloVision則出售給了LG U+。此後在2021年,CJ第一製糖收購了韓國生物科技公司ChunLab和荷蘭生物CDMO公司Batavia Biosciences;同年11月,CJ ENM收購美國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的製作公司Endeavor Content(2022年更名為Fifth Season)。[4]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進中韓兩國政治、經濟、文化間的交流,2004年CJ成立了中華TV,成為韓國最早也是唯一一個中文電視節目頻道,也是韓國有線電視中唯一一個播放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和SMG財經節目的頻道。2005年,《人民日報》評價中華電視台為「韓國最好的專門播放中國節目的中華電視台」。同時,中華電視台也通過開展同人民日報社等主要媒體間的討論會,積極促進了兩國媒體之間的交流。[5]
Remove ads
關聯企業
- 食品與餐飲
CJ第一製糖食品事業部門從事生產並銷售白糖、麵粉、食用油、調味品、醬類、肉製品、新鮮食品、米加工食品、冷凍食品、家庭替代餐、健康食品等食品業務。(主要品牌包括:必品閣、嗨拌、SPAM、PLANTEABLE等。)
CJ Foodville從事外食和烘焙業務。(主要品牌包括:VIPS、多樂之日等。)
CJ Freshway的業務包括供應農副產品及加工商品的食材流通;面向辦公室、企業、醫院等各類客戶的團體供餐服務;醬料、沙拉汁、濃縮液等產品的製造,農產品預處理,以及房地產租賃等。
CJ Sea Food從事魚餅、紫菜、烤魚、油炸豆腐等水產品加工食品業務。
- 生物科技
CJ第一製糖生物科技事業部門從事生產並銷售胺基酸等產品業務。
CJ Feed & Care從事飼料、畜牧業務。
BIO業務包括動物營養和風味與營養解決方案等。
CJ Bioscience主要業務包括基於AI的微生物組治療新藥研發、微生物組生命信息分析服務以及個性化醫療保健業務。
- 物流與新流通
CJ大韓通運從事合同物流、快遞、全球化業務和建設業務。全球化業務包括貨運代理業務(海運/空運貨運代理、國際特快專遞)等。
CJ Olive Networks從事IT系統構建及程序開發、系統運營及維護管理等業務。
CJ Olive Young旨在銷售健康及美妝相關商品。
CJ ENM Commerce部門通過電視、網際網路/行動網際網路、線下門店等渠道,受託或直接採購銷售國內外合作商的商品,或經營自有品牌和授權品牌商品。
- 娛樂傳媒
CJ ENM 娛樂部門的業務包括電視廣播頻道、廣告、TVING等媒體平台業務。
電影與電視劇業務包括內容製作與銷售、電影業務和IP衍生業務。
音樂業務包括唱片/音樂製作、演唱會、以及Mnet頻道相關業務。
Studio Dragon主營業務為廣播影視製作,策劃製作電視劇內容,向電視台、媒體平台及海外市場供應,並從事相關衍生業務。
TVING作為韓國國內OTT服務商,從事基於在線平台的數字內容提供和訂閱業務。
CJ CGV從事多廳影院運營業務、特色技術影廳及內容平台業務。
Remove ads
其他
- K-Beauty品牌「Olive Young」
Olive Young始於1999年,原是CJ第一製糖的健康與美妝便利店事業部門,被認為是韓國首家引入藥妝店模式的企業。此後,它成為了外國遊客的主要訪問地,同時通過為中小品牌產品提供流通和營銷機會,發揮著中小品牌成長平台的作用,被稱為「K-Beauty孵化器」。
- 大企業首創的「nim(韓語中表示尊敬的後綴,一般在人名/職務或頭銜後面加nim)」稱呼制度
CJ集團自2000年起引入了以「~nim」後綴取代職級的稱呼制度。這被認為是韓國大企業中最早期的案例,在正式場合所有高管和員工均適用此制度。此後,愛茉莉太平洋(2002年)、NAVER(2014年)、三星(2017年)、SK電訊(2018年)、LG U+(2018年)等企業也相繼引入了類似的稱呼文化。
自2012年起,CJ ENM開始主辦K-Culture慶典「KCON」。該活動每年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次,據統計累計觀眾數已突破210萬人次。目前已在北美、日本、歐洲等多個地區舉辦。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