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limateprediction.net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limateprediction.net是一個基於伯克利開放式網路計算平台(BOINC)的分散式計算項目。該項目由英國牛津大學開發和維護,用於全球氣象變化的研究。[1]
與其他BOINC專案一樣,Climateprediction.net使用志願者的電腦中空閒的進程資源來執行單獨的單元計算。計算結果會被傳送到專案的中央伺服器,經驗證後存入資料庫中。這個項目是跨平台的,支援多種不同的軟體和硬體環境。使用者可通過Climateprediction.net的螢幕保護程式觀看正在自己電腦上進行的全球氣象變化研究的情況。
Remove ads
計算平台
Climateprediction.net專案始於1999年,從2004年開始轉入BOINC 分散式計算平台。參與Climateprediction.net的使用者端需要有一個時脈頻率至少達到500兆赫的中央處理器、400MB空餘硬碟空間、512MB主記憶體,以及網際網路連接。
Climateprediction.net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是一個螢幕保護程式,顯示了當前工作單元進行全球氣象變化進行預測的情況。
與所有其他BOINC項目類似,Climateprediction.net利用使用者端空閒資源,在後台執行。執行過程可能發生在使用者登錄作業系統之前或之後。當其他應用程式需要時,Climateprediction.net會釋放資源,因此不會影響使用者對電腦的正常使用。為了使電腦的功耗或者放熱降到最低,使用者可以自行指定Climateprediction.net使用CPU資源的最大比例。此外,Climateprediction.net每天最多運行次數,以及更多選項也都可以通過使用者的帳戶選項來進行設定。
Remove ads
項目意義

通過計算一系列最先進的氣候模型,科學家能夠更好地了解全球氣候如何受到的微小變化而影響。Climateprediction.net的實驗有助於改進不確定性的氣候預測和設想,包括不同的複雜氣候模型。在2001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確定了該項目為高度優先事項。如實驗成功,將使各國決策者決策時有更好的科學依據,以便解決全球氣象變化這一個21世紀最大的全球性的問題。[2]
志願者的貢獻
Climateprediction.net的研究依賴於大量志願者提供的計算資源。Climateprediction.net的活躍使用者超過3萬人,分佈在150個國家,總共提供了達到75萬億FLOPS。[3]
使用者的貢獻通過BOINC積分來度量。一個使用者從某一工作單元得到的積分是他在這個工作單元上產生數量與所有使用者在該工作單元獲得的積分均值的乘積。[4]
請參閱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