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te字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elete字元是電腦上使用的一個控制字元(有時也稱rubout)。它是ASCII表最後一個字元,碼值為127(十進制)。[1]在脫字元表示法中表示為^?
,Unicode中表示為␡(所有ASCII控制字元都有一個圖形外觀)。
在類Unix系統或微軟記事本中,按下退格鍵(Backspace)與控制鍵(Control)的組合可以輸入Delete字元。
歷史
· | NUL | ||||||||||
• | · | • | • | CR | |||||||
• | · | • | LF | ||||||||
• | • | • | • | · | • | • | • | DEL | |||
• | · | SP | |||||||||
穿孔紙帶上的"Delete"與其他ASCII控制字元 |
該字元最初用於標示打孔卡上報廢的字元位置,因為任何字元都可以在其上每個位置打孔而變為全1,從而被忽略掉。這是電腦版的修正液。[2][3]十六進制下,這是7F(7位元)或者FF(8位元)。
在電傳打字機 (33型)每行以CR、LF和rubout三個鍵結尾,以允許印表機有足夠時間移動回左側。VT100相容終端,按下Delete鍵給主機傳送delete字元(十六進制7F)。[4][5] VT510相容終端的鍵盤上的⌫可以產生這個字元,這不同於現代PC鍵盤上的"Delete"鍵。[6]
當前使用
類Unix系統在命令列介面下用該字元刪除前一個字元。這已經不同於其原意。
DOS/Windows系統不使用該字元。Win32控制台使用的EGA/VGA字型對代碼頁437碼位127 (0x7F)顯示為"house"字元 ⌂ 。
參見
- 退格鍵(Backspace)(^H,ASCII字元0x08,或Control-H):刪除前一個字元。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