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自然

分享物种观察记录的网站暨移动应用软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愛自然
Remove ads

iNaturalist 簡稱 iNat,台灣中文名稱為愛自然,是一個藉由社群網路實現的公眾科學專案,線上營運同名生物資料庫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3][4],旨在讓全球各地的人們發現、紀錄並分享身邊的物種資訊[1][5],使用者包括專家學者、教師、學生、業餘愛好者等。iNat 透過社群網路,將專業研究人員與普通群眾連接起來,使業餘觀察者隨手紀錄的資料,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參考資訊。

快速預覽 網站類型, 語言 ...
Remove ads

概要

iNat 起初為2008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英語UC Berkeley School of Information三名碩士生(Nate Agrin、Jessica Kline 和 Ken-ichi Ueda)的畢業設計專案[1],2014年該專案被加州科學院收購[6],2017年以後為加州科學院與國家地理學會共同持有[1]

iNat 行動應用程式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自然科學類應用軟體之一,自2017年以來添加了自動物種辨識英語Automated species identification工具[7],當使用者拍攝或上傳一張動植物相片後,軟體便會調取資料庫中的海量資訊快速辨識物種,幫助使用者了解身邊的動植物。向 iNat 平台上傳物種相片並填寫相關資訊後,還會由專家學者和普通使用者協助鑑別,並持續觀察和紀錄。使用者在接收 iNat 社群給出的物種鑑定結果的同時,亦可討論或幫助辨認其他使用者分享的物種。

分享到 iNat 平台的物種觀察紀錄,可為科研專案、保育組織及廣大群眾提供有價值的開放資料[8][9][10],這些紀錄被專家鑑定為「研究級」資料後,通常會被整合到其他資料庫中,例如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英文縮寫:GBIF)和澳大利亞生物圖集英語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英文縮寫:ALA)[9][11]

從2012年起,iNat 的參與人數大約每年增長一倍[12];到2014年時,iNat 使用者對全球動植物、真菌和其他生物的觀察紀錄達到了100萬條[13];截至2024年8月末,觀察紀錄已超過2.2億條[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