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J級潛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J級常規動力飛航導彈潛艇(蘇俄代號:651級。北約代號:Juliett Class,另「茱莉葉級」、「朱莉葉級」)是蘇聯研製的第一個獨立級別的以巡弋飛彈為主武器的潛艇,J級由W級潛艇改裝型號發展而來。最初計劃建造35艘,實際建造16艘,全部J級潛艇於1992年以前除役。
Remove ads
歷史
1940年代後期,1950年代,冷戰逐步升級,蘇聯面對英美的強大海軍,尤其是西方強大的水面艦艇部隊顯然有非常大的差距。當時的蘇聯海軍以及蘇共相關高層為了彌補海上的巨大差距提出了將導彈技術與潛艇結合,以巡弋飛彈飽和攻擊對抗西方的水面艦艇優勢。由於制導打擊移動物體是當時無論東西方都並不成熟的技術,更何況當時英美海軍的高速戰船能達到25~30節的速度。這個理論在當時就因不成熟而僅僅作為嘗試,並未成為當時蘇聯的正式戰略。但後來由於蘇聯核彈的成功試爆以及蘇聯核導彈的成功研製,將這個理論又搬上了台面。尤其是核彈的強大威力和廣闊的覆蓋面,可以彌補制導打擊高速移動物體技術的缺失。
1957年,蘇聯海軍將一部分W級潛艇改裝作為巡弋飛彈發射型號,並獲得了預期的成功。後蘇聯高層最終決定發展巡弋飛彈潛艇(或稱飛航導彈潛艇)。J級就是基於這個歷史背景而研製的第一級巡弋飛彈潛艇。
設計
根據蘇聯當時的戰術要求,J級潛艇應該為一種可以在敵人艦隊附近或者目標打擊海岸附近上浮,飽和發射全部核導彈摧毀敵人艦隊或目標地區。
J級潛艇的結構基本上沿襲了W級潛艇的設計,並吸取了П-615型的設計經驗。該級採用雙殼體結構,典型大儲備浮力,艙室小的布局。水下排水量達到4000噸,這對於常規動力潛艇是個驚人的龐大。全艇共7個耐壓艙:
- 前魚雷艙
- 艇員生活艙
- 電池及導彈控制艙
- 艦橋艙
- 艇員生活及艉電池艙
- 柴油動力艙
- 電機艙
- 艉魚雷艙
最早J級裝備的是P-5「柚子」反航母飛航式導彈(SS-N-3A)搭載核彈頭作為主武器,後來被P-500玄武岩/SS-N-12沙箱反艦巡弋飛彈取代。 P-500擁有比較精確的制導能力,使得反艦導彈不需要再使用核彈頭作為戰鬥部。但是P-500仍然不能進行潛射。也就是說J級潛艇的主武器發射是需要上浮發射的。更加重要的是,每次導彈發射間隔大約為10分鐘,也就是全部4發導彈發射出去需要大概40分鐘的時間。這已經足以讓對方航母戰鬥群的反潛兵力消滅了。
J級計劃建造35艘,實際製造16艘,首艦K-156艇於1960年11月16日開始在高爾基造船廠建造,但後來蘇聯的核動力潛艇技術成熟,加之J級潛艇戰鬥力的限制,J級的戰鬥任務很快被後來服役的E-1級和E-2級核動力潛艇替代。此後以每年兩艘的速度投入建造,到1969年停造。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及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