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諾爾喹啉合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诺尔喹啉合成
Remove ads

克諾爾喹啉合成(Knorr quinoline synthesis),由德國化學家路德維希·克諾爾(Ludwig Knorr,1859-1921)1886年首先報道。[1]

快速預覽 Knorr quinoline synthesis, 標識 ...

醯基乙醯苯胺硫酸作用下,發生分子內環化生成2-羥基喹啉

Thumb
克諾爾喹啉合成

此反應是親電芳香取代反應,總過程消除一分子水。

1964年Staskun研究發現在特定條件下4-羥基喹啉是反應的副產物。[2]例如,苯甲醯基乙醯苯胺(1)在遠過量的多聚磷酸催化下生成的產物是2-羥基喹啉(2),不過如果用少量的多聚磷酸催化,則會生成4-羥基喹啉(3)。Staskun提出如下N,O-雙正離子和 N-正離子中間體以解釋這兩個產物在不同酸性條件下的生成。

Thumb
Staskun 1964年克諾爾環化機理

2007年克隆普等利用理論計算和核磁共振譜結果,提出超親電性O,O-二正離子中間體在反應條件下比N,O-二正離子更容易生成。而且他們還發現質子酸性的三氟甲磺酸是此反應最有效的酸催化劑。[3]

Thumb
薩伊2007年三氟甲磺酸催化的克諾爾環化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