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LRP口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遠程巡邏口糧(英語:Food Packet, Long Range Patrol),簡稱LRP口糧(音「Lurp」[1]),是美國陸軍的凍乾脫水式單兵野戰口糧,於1964年越戰期間研製,供小規模、重武裝、深入敵後執行遠距離偵察巡邏任務的特種部隊使用,以其輕便易攜彌補罐裝食品MCI口糧龐大笨重不便長途行軍的缺點。由於成本原因,LRP口糧的產量相對有限,現已被全新的單兵即食口糧MRE口糧所取代。少數LRP口糧的改良版本仍在生產,以滿足士兵在特殊環境下的能量需求。

研發背景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軍高層就已經認識到笨重的罐裝「濕伙食」在士兵進行長途行軍,尤其是在山地、叢林等惡劣環境下暴露出的缺陷。為此,美軍在二戰初期曾經研製並短暫配發過專門的叢林口糧。叢林口糧是一種脫水、輕便、內容多樣的單日伙食,所有食物都可容納於一個防水膠袋中,便於步兵攜帶,且長期暴露在高溫和潮濕環境中也不會變質。更重要的是,叢林口糧可提供大量熱量,足以滿足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崎嶇地帶執行任務時的消耗需要。從各方面而言,叢林口糧都十分成功,但成本過高,導致其不久便趨於沒落。其中的內容被廉價沉重的罐頭逐漸取代,最終於1943年完全退出美軍伙食體系。[2]:288-291
二戰結束後,美軍後勤部門展開新一輪野戰口糧單一化、標準化運動,取消所有其他輕量化口糧,一律代之以C-口糧及其後繼者MCI口糧等罐裝「濕伙食」。這種濫發罐頭食品的狂潮在美軍介入越戰早期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為能為遠程巡邏儘可能多準備給養,大兵們不得不丟掉食品包裝,脫下襪子來裝口糧。[2]:286-288美軍特種部隊尤其深受其害。在越南戰場游擊戰、叢林戰的大背景下,特戰分隊經常需要深入腹地追獵越共游擊隊。無法在追獵中攜帶補充體能的口糧,常常導致特戰分隊中途放棄追擊,貽誤戰機[3]。研發一種包裝輕便、適合運輸的新型口糧已經成為美國國防部人員支援中心(Defense Personnel Support Center,DPSC)的當務之急[4]。
1960年代初,位於麻薩諸塞州內蒂克的美國陸軍內蒂克研發實驗室開發出一款新型「六合一方便口糧(Meal, Quick-Serve, 6-Man)」,引入當時尚屬於航天食品領域的食物冷凍乾燥技術,可為一支6人機動作戰部隊在無炊事條件下提供方便營養的伙食[5]。「六合一方便口糧」在野戰測試中非常成功,雖然因為與美軍現有口糧體系不兼容,未能量產投放部隊,但為新一代口糧的研發奠定基礎(尤其是其中的雙人單元)[6]:47-51。經過三年的進一步開發,新型遠程巡邏口糧——LRP口糧於1966年宣告問世[4]。
Remove ads
內容
不同於主打罐頭食品的MCI口糧,LRP口糧的主體是真空包裝的凍乾脫水食品。即先將菜品低溫速凍,直至其中的水分凝結成冰塊,再將其置於真空器中,使冰塊升華為水蒸氣,最後加壓壓縮。這樣可以只去除食物中的水分,減少50%至80%的重量,同時保留原有的形狀和風味[7]。LRP口糧是美國陸軍第一種全面採用軟包裝的野戰口糧[8]:18:主菜統一裝在一個透明聚乙烯膠袋內,兼作加水復原用。膠袋外側是一層聚酯材質的防水包,包裹內側襯有聚烯烴-鋁箔塗層。所有單元裝於塗有偽裝色的塑膠外包裝中。LRP的耐儲性優於當時其他包裝口糧。即使在攝氏38度高溫下存放三年,品質損耗也微乎其微。[6]:65-66
延續從C口糧到MCI傳承下來的慣例,LRP口糧內也附有一個附件包,內含砂糖、奶精、兩份即溶咖啡,以及防水火柴、衛生紙和一支塑料勺子,所占空間很小。菜單也相對簡單,每份口糧僅包含一道主菜、一份糕點或穀物棒,滿足士兵一餐的營養需要。LRP的主菜共有8種菜色可選,依次為:[6]:64-67
主菜的準備無需明火加熱,只需在內包裝袋中注入3杯(710毫升)熱水,待其復原即可食用[9]。若使用冷水,則需要5分鐘時間完全復原。極端情況下,LRP口糧也可不經加工,像爆米花一樣直接干吃[1]。不過食用者最終依然需要額外攝入水分以免發生脫水。雖然每份LRP口糧僅能為士兵提供1,100卡路里(4,602焦耳)的熱量,略低於MCI口糧的1,215卡路里(5,084焦耳),但體積小、重量輕(0.7磅(318克),不到MCI口糧1.81磅(821克)的40%)的優勢以及進食時的便捷性足以彌補這一不足[6]:17, 65。對於長途奔襲的特戰分隊而言,這十分理想[4]。
Remove ads
反響
LRP口糧在越戰期間廣受歡迎,一線士兵對其品質和應用稱讚有加[10]。曾有士兵評價:「比這更美味的食物就只剩下媽媽親手做的飯菜了。」[11]戰爭結束後,內蒂克實驗室經常收到退伍老兵的來信,希望能再購買這種口糧以備露營旅行用[1][11]。對LRP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加水復原的環節。在現實中,士兵們不願將水壺中寶貴的飲用水用於沖泡口糧等直接飲用以外的用途;有些士兵為圖方便選擇在開伙前數小時,即巡邏剛開始時就向口糧袋加水。結果其中微生物滋生,食用後引發食物中毒等問題[10]。就地取水在河網密布、水源豐富的越南雖然可行,但有時越共游擊隊會在內河裡布雷,給備餐帶來生命危險。LRP的另一大缺點在於能量較少,難以滿足日常消耗。一些士兵會把LRP與MCI口糧混合食用以改善口味、增進營養。但這會增加攜帶負荷,與LRP口糧的設計初衷背道而馳[4]。
生產
由於種種局限性,LRP口糧未能取代MCI口糧得到廣泛普及,僅為少數執行叢林作戰任務的部隊特別生產,因此其產量受到嚴格控制以避免浪費。1967年,LRP的生產總數約為500萬份;1968年提升至900萬份,此後逐漸減少[4]。位於美國奧勒岡州阿伯尼的奧勒岡凍乾食品廠(Oregon Freeze Dry Foods)是生產LRP的主要廠家。僅1967年DPSC就授權該廠生產口糧6,547,092份[12]。小批量的採購維持到1980年代中期,直至全新的耐溫即食口糧——MRE口糧投放部隊,同時取代了MCI和LRP,正式結束了美國陸軍野戰口糧混用的歷史[4]。
改進版本
1990年,針對美國陸軍軍需學校對兼具突擊/巡邏和預置戰備儲備功能口糧的新要求,內蒂克實驗室試製了一款「長期限口糧包(Long Life Ration Packet,LLRP)」,借用了LRP現有的單元[8]:1。經過三年成功的野戰測試,1994年LLRP被正式定型為「遠程巡邏口糧改進型(Food Packet, Long Range Patrol (Improved),LRP-I)」[13][4]。LRP-I繼承了越戰時期LRP的基本設計,對後者能量不足的缺陷進行了改進,在保持總重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了糖果和第二份點心,食物熱量提升至1,570卡路里(6,569焦耳)。菜品中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質15%、脂肪35%、鈉含量2.6克。菜單相應變為:[14]
Remove ads

持久自由行動打響後,美國陸軍根據阿富汗山區極端環境下戰士對輕便、抗凍、高能量營養來源的需求,重開了LRP-I和另一款凍乾脫水口糧「寒帶口糧(Meal, Cold Weather,MCW)」的生產[15]。為簡化生產、降低成本,2001年,LRP-I與MCW口糧合二為一,誕生出美軍最重要的特種口糧——「寒帶與遠程巡邏口糧(Meal, Cold Weather/Long Range Patrol,MCW/LRP)」[4]。兩者間的唯一區別在於外包裝的顏色:MCW採用了適宜寒帶環境的雪地白,而LRP依然保留了傳統的原野棕[16]。每份MCW/LRP口糧僅重1磅(454克)、平均含熱1,540卡路里(6,443焦耳)。三份口糧即可維持士兵在極端嚴寒下進行劇烈運動最低需要的4,500卡路里(18,828焦耳)能量消耗。今日的MCW/LRP共有12種菜色,全部食物共需加水34美制液態盎司(1,006毫公升):[17]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