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琳恩·瑪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琳恩·瑪蓮·佩德爾森(挪威語:Lene Marlin Pedersen,1980年8月17日—)出生於挪威特羅姆瑟,是一名挪威唱作歌手和音樂人。其歌曲《我坐在這裡》("Sitting Down Here")因膾炙人口而廣為流傳。其它代表作還包括歌曲《無可饒恕的罪人》("Unforgivable Sinner")、《天堂若比鄰》("A Place Nearby")和《天天天天》("Another Day")。
Remove ads
經歷
1980年,琳恩·瑪蓮出生於挪威北部城市特羅姆瑟。15歲時,她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把吉他,由此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夢想。[4][5]
1998年10月12日,18歲的瑪蓮憑藉單曲《無可饒恕的罪人》("Unforgivable Sinner")出道。該單曲連續8周[4](有的中文報道寫「5周」[6])位居榜首,是當時挪威音樂歷史上銷售量最高[4][6]、銷售速度最快[6]的單曲,成為她的成名曲。這首歌收錄於挪威電影《邊緣赤子心》(Schpaaa)電影原聲帶和她的首張專輯《自由自在》(Playing My Game)中。單曲的MV為她贏得了1999年MTV歐洲大獎。[5]她的單曲《我向何方》("Where I'm Headed")被法國電影《甜蜜壞朋友》(Mauvaises fréquentations)採用,在法國和義大利獲得了好評。專輯中歌曲《我坐在這裡》在英國單曲榜和荷蘭音樂榜上都進過前5名。《我坐在這裡》還助其打開了亞洲市場[4],華語歌手林憶蓮也翻唱其同名歌曲《我坐在這裡》,在台灣與華語地區紅極一時。其首張專輯的全球銷量超過160萬。[1]
2003年11月22日,瑪蓮的第2張專輯《天天天天》(Another Day)發售,其中包括《月夜遺留了死心不息的眼睛》("You Weren't There")和《天天天天》("Another Day")這2首單曲。歌曲《月夜遺留了死心不息的眼睛》在挪威單曲榜上連續11周位居榜首,在義大利50強單曲榜(Italy Singles Top 50 chart)上連續24周位居榜首。[7]《月夜遺留了死心不息的眼睛》在英國單曲榜上的受歡迎程度略遜色一些,位列第59位。[8]單曲《另一天》只在義大利和挪威發售,並在義大利獲得單曲周榜最高排到第17位的成績。[9]歌曲《抱歉》("Sorry")只在義大利發售。
Remove ads
2005年6月,瑪蓮發售了第3張專輯《愛 怎麼了?》(Lost in a Moment)。[5][10]其中第1首單曲《愛 怎麼了?》("How Would It Be")已於更早一點的5月發售過,在挪威和義大利的排行榜上都進過前20名。這首歌曲也曾短暫地以低名次略過德國百強單曲榜(Germany Singles Top 100)。[11]其中的第2首單曲《如果⋯》("What If")只在義大利發售。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北歐以外的其它地方影響力有限,但她於2005年10月專程來到中國大陸[10]和台灣為《愛 怎麼了?》的台灣版做宣傳。台灣版的《愛 怎麼了?》中還增加了一首翻唱自中國歌手王菲的特別單曲《我願意》("Still Here")。[5][4][10]這次來華訪問十分成功,活動包括一場 MTV 台灣的演唱會,幾次電視節目的露面與大型戶外演唱會的演唱。根據其唱片公司表示,這張專輯是該公司今年賣得最好的西洋歌手唱片。
但過快地出名也使瑪蓮憂鬱成疾[12][12][1],她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從十四五歲開始唱歌、創作,對我來說,我最大的理想,只是想把歌唱好,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一下子就紅了起來。紅了以後的生活意味著什麼呢?就是不停地做宣傳,做很多和音樂無關的事情,而且在宣傳期最忙的時候,我一天要趕四個國家,忙到我都不知道我是誰的程度,我覺得太痛苦了。後來我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得了憂鬱症。」[5]瑪蓮在亞洲之行所經歷的在韓國食物中毒、在台灣被媒體貼身採訪等事情加重了她的憂鬱症狀,她休息了將近3年,暫時遠離音樂事業。[1]
2008年7月,瑪蓮與挪威唱作人Even "Magnet" Johansen及Børge Fjordheim合作,一同在挪威阿斯克於開始了第4張專輯的錄製。第4張專輯取名為《笑忘愛情》(Twist the Truth),於2009年3月30日發售。與之前的專輯不同,這張專輯的基調側重於還原「不插電」的歌曲演唱效果,很接近未經技術處理的錄音棚現場原音。專輯的效果主要靠她的嗓音支撐。[1]她認為既然自己已經成名,就已是時候大膽嘗試不同的選擇,追尋自己更喜歡的民謠風格的獨立音樂。[1]專輯收錄有10首歌。第1首單曲《Here We Are》在挪威國家電台榜(Norwegian National Radio Chart)上連續2周位居榜首,也是2009年全年播放量最多的挪威歌曲。她說自己的這張專輯是專為照顧挪威市場而製作的,以北歐的民謠風格[2]為特色,沒有顧及其它國家聽眾的口味。[1]專輯的整體基調也偏憂鬱傷感。[1]整體上新意不多。[2]
瑪蓮從發售第4張專輯後活躍度逐漸降低,人氣也明顯走下坡路。她雖然沒有正式宣布退出娛樂圈,但是自2010年以後已經很少參與公開活動或推出新作品,只是偶爾與其他藝人合作或是偶爾在電視節目上亮相。2014年,她在Facebook上發文《I Didn't Want To Live Any Longer》,講述自己受憂鬱症的影響嘗試自殺的困擾。[13]同年,她因敞開心扉談論自己的心理問題(rewarded for openness around mental health issues)而獲得了2014年的Åpenhetsprisen。[14]挪威《晚間郵報》公布的一項基於6萬3千個中學生樣本的調查表明,四分之一的挪威10年級女學生有抑鬱症特徵。[12]
瑪蓮也為其他歌手寫過一些歌曲,如蕾哈娜的《娜妹好壞》(Good Girl Gone Bad)[15],還有Elin Gaustad的《全新開始》("Whole New Beginning")和《拾起碎片》("Picking Up The Pieces")。她也和弗里達·阿姆德森(Frida Amundsen)一同創作了《昨日已遠去》("Yesterday's Gone"),收錄於阿姆德森2012年的專輯《藍色11月》中。
2006年,她與瑞士愛蟲樂隊合唱了單曲《Avalon》。這首歌進入瑞士唱片榜(record chart)前10名,且在瑞士國家播放榜(Swiss National Airplay Chart)中登上過榜首。[16]
2009年,她在亞歷山大·威斯的單曲《值得》("Worth It")中友情獻唱。這首歌曲在挪威單曲榜中名列第3位,獲得了挪威金唱片單曲認證。2011年,她與Gary Louris、Autumn Rowe、Mads Langer以及Tobias Stenkjaer等人合作過。2013年,琳恩參加了挪威2台的真人秀《Hver gang vi møtes》。
Remove ads
藝術表現
瑪蓮的音樂風格清新[1],聲線溫柔空靈[3][2][4],擅長使用空心吉他[1][2][3]。其作品也常以小提琴[1][2]和鋼琴[3]作為伴奏樂器。
個人生活
瑪蓮有恐高症,在樓頂拍攝《Unforgivable Sinner》的MV時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6]琳恩出道時擁有甜美的外型[6][3][5][1],但因為她愛吃炸雞快餐,導致後來身材逐漸走樣。
作品列表
- 《自由自在》(Playing My Game) (1999年)
- 《天天天天》(Another Day) (2003年)
- 《愛 怎麼了?》(Lost in a Moment) (2005年)
- 《笑忘愛情》(Twist the Truth) (2009年)
- 《我們在此相遇 - 故事源遠流長》(Here We Are - Historier så langt) (2013年)
出自專輯《自由自在》:
- "Unforgivable Sinner" 義大利第1,挪威第1,英國第13,日本第1
- "Sitting Down Here" 義大利第5,挪威第2,英國第5
- "Where I'm Headed" 義大利第1,挪威第1,法國第1
出自專輯《天天天天》:
- "You Weren't There" 義大利第1,挪威第1,中國第2
- "Another Day" 義大利第17,挪威第8
- "Sorry" (僅)義大利第40
出自專輯《愛 怎麼了?》:
- "How Would It Be" 義大利第16,挪威第11
- "What If" 義大利第39
- "Still Here" (僅)日本 台灣
- "My Lucky Day" 法國義大利
出自專輯《笑忘愛情》:
- "Here We Are"
Remove ads
獎項
在1999年的Spellemann頒獎會上,琳恩獲得了「最佳獨唱流行歌手」("Best Pop Solo Artist"),「最佳新人」("Best Newcomer"),「年度歌手」("Best Newcomer and the Artist Of The Year")3個獎項,其歌曲《坐在這裡》獲評「最佳單曲」("Best Single")。在1999年11月於愛爾蘭都柏林舉辦的MTV歐洲頒獎會上,她獲評「最佳北歐藝人」("Best Nordic Act")。
她也曾獲2001年全英音樂獎之「最佳國際突破性藝人」(Best International Breakthrough Act)提名,但未能獲獎。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