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41自行榴彈砲

美軍在二戰末期採用的一種自行火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41自行榴弹炮
Remove ads

M41 155公釐自行榴彈砲15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41,別稱M41「猩猩」)是美軍在二戰末期採用的一種自走砲,武器基於加長版的M24戰車底盤。原計劃產量為250輛,但直到訂單在1945年底取消時,僅生產了85輛。[1]M41隨後在韓戰中得到廣泛使用,該型火砲的成功影響了後來美軍自走砲的設計。M41火砲在韓戰結束後退役,但其短暫地在法國陸軍中繼續服役。

快速預覽 M41「猩猩」 自行榴彈砲, 類型 ...
Remove ads

歷史

1942年12月,美軍計劃研發一款155公釐自行榴彈砲,新式榴彈砲基於新型M1式155公釐榴彈砲以及M5「斯圖亞特」輕戰車的底盤。該項目最終產生一輛編號為T64的原型車。但隨著M24「霞飛」輕戰車得到批准,預期M24的底盤會成為其他載具的標準底盤,[1]因此T64改為使用「霞飛」底盤的T64E1。[1]

T64E1裝備一門M1式155公釐榴彈砲,榴彈砲尾部有一個重型後座減消鏟,該火砲計劃用於補充早期的M12自走砲。T64E1安裝有兩部中置110匹馬力的凱迪拉克V8引擎,乘員為5名,車體內一名駕駛員,砲手位於後部的露天隔倉中。榴彈砲的水平射界較為有限,最高仰角為45度,車內最多攜帶22枚砲彈。多餘的砲彈由M39多用途裝甲車英語M39 Armored Utility Vehicle攜帶。車體裝甲厚度僅為13公釐,只能夠抵禦輕武器,火砲隔倉周圍的裝甲厚度僅為6.5公釐。[2]

1944年12月,T64E1在亞伯丁試驗場進行試驗,隨後進行了輕微地改進並於1945年交由梅西·哈里斯農具公司生產,該武器在1945年6月定型為M41。但由於二戰在此時已接近結束,因而M41未參加二戰的任何戰鬥,其產量也由250輛降至85輛。M41隨後在美軍常備軍中服役,並獲得了「猩猩」的名稱,這批火砲在退役前參加了韓戰。其中,一些M41轉至法國陸軍,但不久後便被其他型號取代。[3]

Remove ads

服役歷史及影響

M41的機動性使得其在韓戰初期的運動戰階段得到了有效的運用,當戰事膠著後,其機動性可使其躲避火砲反制(counter-battery fire)。第92野戰砲兵營英語92nd Field Artillery Regiment與第999裝甲野戰砲兵營就是兩支使用M41自行榴彈砲的單位。[3]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韓戰中繳獲兩輛M41,並在馬良山戰役英語First Battle of Maryang-san中用其來轟擊美軍[4]1953年夏季戰役中曾於朝鮮平康地區繳獲M41一輛,現陳列於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5]:397

相比當時的M40自行加農砲(M1 155公釐「長湯姆」加農砲的自行版本),M41更輕速度更快,但射程較近。與當時其他的美軍自走砲相同,其露天的砲室使得乘員容易受到輕武器及彈片的攻擊,同時M41的引擎被認為動力不足。但由於韓戰中中朝軍隊常使用滲透包抄的戰術,因此M41的自行能力與裝甲使其較牽引式火砲更優。[6]戰爭中M41與M7自行榴彈砲的表現促使美國陸軍在60年代研發新式自走砲,例如幾乎可以完全取代牽引火砲的M109帕拉丁自走砲。[7]

Remove ads

現存

Thumb
美軍的M41式155公釐自行榴彈砲,中國志願軍在1953年7月夏季反擊戰役中於朝鮮平康地區繳獲。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