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omo挑戰騙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omo挑戰是一個通過社交媒體和其他渠道所傳播的網際網路都市傳說騙局。[1][2]據報道,一個名為Momo的用戶引誘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去執行一系列如暴力襲擊、自殘和自殺類的危險任務。[3][4][5]儘管有人聲稱Momo挑戰已經影響到世界範圍,但沒有執法機關證實有人因此而直接受到傷害。[6][7][8][9]

2018年,在一家印度尼西亞報紙報道了該挑戰令一名12歲女孩自殺後,Momo挑戰便成為了一種所謂「世界現象」。[10]

2019年2月,北愛爾蘭警察局Facebook上發出公開警告;美國媒體人Kim Kardashian在她的Instagram Story上發帖,懇請YouTube刪除「Momo」類影片,此後,Momo也因此更為人們所知。[11]

背景和反應

2018年7月,Momo挑戰開始獲人們關注;當時由YouTuber ReignBot所製作的視頻中,其中概述和討論了有關Momo挑戰現象。[12]人們在WhatsApp發現一個名為Momo的用戶,其主要針對青少年,並試圖說服人們通過電話與他聯繫。其後,與其他如「藍鯨遊戲陰謀論」類的網際網路騙局一樣,玩家隨後就會被要求做一系列的任務,拒絕這樣做就會受到威脅;隨後經常伴隨著可怕或血腥的圖片。[6][7][13]

雖然其引發的恐慌最終在2018年餘下的時間裡平息下來。但在2019年初,有人聲稱Momo視頻被插入到YouTube以及YouTube Kids的兒童視頻之中,如小豬佩奇堡壘之夜[11][14][15]

雖然當局沒有證實由此導致了人身傷害,甚至沒有證實Momo與任何人之間發生了持續的交流,但各大洲的警察與學校就已經對Momo挑戰發出警告,並重複了關於網際網路安全的常見建議。WhatsApp鼓勵其用戶屏蔽從事這種Momo挑戰的電話號碼,並舉報。[6][16]

網絡安全專家和研究都市傳說的民俗學家在評論與Momo挑戰有關的眾多自殺傳言時表示,這一現象很可能是「道德恐慌」:未經核實的媒體報道助長了聳人聽聞的騙局。[17][18][19] Benjamin Radford說:「藍鯨遊戲和Momo挑戰的所有特徵都是典型的道德恐慌」,「父母想知道他們的孩子在做什麼的恐懼感推波助瀾。」 [20] [11][8]到2018年9月,許多數據指出與「Momo」有關的電話號碼都被停止服務。[21][22][23][24]

事實核查網站Snopes的創始人David Mikkelson懷疑是否真的有人因挑戰而受到傷害,並稱整個事件「可能主要是欺凌者和惡作劇者抓住一個方便的機會來誘導和折磨心理上脆弱的年輕人導致的產物,而不是對社交媒體網絡的挑戰威脅。」 [5]

針對2019年初的報道,YouTube表示,它「沒有收到任何在YouTube上展示或宣傳Momo挑戰的視頻連結的報告」,但其允許發布旨在提高對所謂現象的認識和教育的新聞報道和視頻。[15]其已經下架了所有提到Momo的視頻,包括新聞視頻,稱這些內容違反了其廣告商友好內容準則。它還在一些Momo視頻上設置警告,提醒觀眾注意「不適當或令人反感」的內容。[10]

Remove ads

傳播

圖片

早期的新聞報道稱Momo的形象是日本藝術家林美登利的雕塑,後被證明是錯誤的。而林美登利表示,這也並非她的作品。其後,網民認為日本特效公司Link Factory才是圖片之中雕塑的真正作者。[25]

這座雕塑有一雙凸起的眼睛和一張類似鳥嘴的嘴,還有類似人的乳房。2016年,這座雕塑的圖片在首次於網上發布,當時雕像被公開展出,[7][25]而該公司否認與這個騙局有任何關聯。

2019年3月,日本藝術家相蘇敬介證實,該雕塑在2018年被扔掉了,因為其雕像材料(天然橡膠和植物油)已經腐爛。[26][27]

流行文化

參考資料

另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