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O-Bahn公車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O-Bahn公車道(簡稱O-Bahn,音譯「奧巴恩」)是位於南澳州阿得雷德的導向公車車道。該車道作為當地公車捷運系統的一部分,用於服務阿得雷德東北郊區的乘客。O-Bahn系統的想法最初由戴姆勒設想提出,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德國埃森的公車能夠與有軌電車的隧道共用,以便在運轉時避開其他交通的擁堵。
阿得雷德O-Bahn在1986年正式通車,用於應對東北郊區的迅速發展,並以此取代了早期的電車延長線計劃。O-Bahn公車道使用集合了公車與鐵路系統元素的特製的軌道,連接錦林息轉運站、北樂提轉運站和位於摩保利的茶樹廣場轉運站,全長12公里,用時15分鐘。公車也可以在各轉運站離開O-Bahn,進入普通道路繼續行駛,避免了乘客轉車的困擾。軌道上的公車可以以最高100公里/時的速度行駛,一小時內從阿得雷德市中心到茶樹廣場的最大載客量可達18,000人次。截至2015年[update],O-Bahn工作日每日客流量達31,000人次。[1]
目前,O-Bahn延長工程已被批准建設,2017年中旬建成後,經過的公車可以進一步減少進入市區所需經過的一些擁堵的十字路口。O-Bahn的建設還使得原有破舊的郊區排水渠變成了目前的多倫士帶狀公園,成為了能夠吸引周邊居民的公共開放空間;它同時也激發了終點站所在地摩保利的開發和建設。
Remove ads
軌道
O-Bahn軌道由混凝土製成,兩條軌道的總寬度為6.2公尺,沿著多倫士河的沖積土上方鋪設而成。因沖積土的可塑性較高,鋪設時施工團隊不僅將軌道懸浮,還每隔12公尺在地面打入混凝土立柱以支撐軌道的重量、確保穩定性,最深的立柱深達4公尺。這5,600根立柱頂端支撐著5,600根混凝土枕木和4,200條預先建造好的L形軌道。[2][3]正式施工時使用的O-Bahn軌道比最初設計階段使用的更窄且更輕,減輕了對土地的壓力,而且所有的混凝土部分均是先燒制後鋪設的。[4]
O-Bahn軌道在阿得雷德市區邊緣,克尼道,東環城公園的對面開始,進入一個長達60公尺的隧道,因此處轉向角度較大,為確保前輪(特別是雙節公車的後車的前輪)不會刮到軌道邊緣,公車被限速40公里/時行駛。通過隧道後,限速提高到80公里/時,並在到達錦林息之前的大多路段保持此速度。之後的速度限制則放開到100公里/時,但因老化及安全考慮,2012年末開始速度降至85公里/時。[5]而在測試階段,部分軌道路段的最高行駛速度曾達到115公里/時。目前O-Bahn軌道全程的平均速度約為60公里/時,主要因為在進入各轉運站前需減速到40公里/時,轉運站內的限速為20公里/時。[6][7]根據早期法庭對O-Bahn系統營運的裁決,O-Bahn被官方承認為「公路」的一部分,因此南澳警察局可以在該路段安裝測速照相機並對超速的司機罰款。[6]
在O-Bahn入口處有大量的標示及警示以避免其他車輛不慎闖入軌道,同時入口處還裝有針對低底盤車設計的路障,當車輛闖入軌道時,該路障能夠扯下汽車的引擎油盤以阻止汽車繼續行駛。每年平均有4輛非O-Bahn公車的汽車闖入O-Bahn軌道,而這些車輛最後都需要通過起重機釣走。[6]
Remove ads
公車

軌道建成後,最初有41輛單節和51輛鉸接賓士O305公車投入O-Bahn服務,該投放成本包括在9千8百萬的O-Bahn建設成本內。[8]這些公車起初由三菱汽車嘉富麗公園工廠改裝,並最終在南澳金屬壓制公司完成了對車身的製造及組裝。後期又有改裝版的MAN SG280和SL202公車投入使用。

隨著最初投入使用的賓士O305即將到達25年的法律要求公車最高年限,2007年政府開始招標新的公車。[9]新招標到的斯堪尼亞K230UB/K280UB系單節公車和斯堪尼亞K320UA雙節公車由卡斯特姆·科切斯(現稱卡斯特姆公車)完成對車身的製造及組裝。[10]截至2015年[update]4月,除這些新車外,O-Bahn車隊中仍有一MAN SL202和一賓士O405在軌繼續營運。[11]
公車發生故障時,一種名為「達姆博(Dumbo)」的特殊車輛可以將故障的公車脫離O-Bahn軌道。然而,在早期階段,設計者希望所有公車都有拖走其他車輛的能力,可這卻遭到了司機工會的強烈反對,因此才不得已引入「達姆博」車。若公車發生爆胎,導向輪可以繼續保持公車的穩定,而鋁製輪轂仍可以確保公車以40公里/時的速度繼續行駛到下一站。[6][12]
作為公車能夠在O-Bahn軌道上平穩運轉的最重要工具——導向輪,安裝在前輪的外前側,直接接觸軌道兩側的突起邊緣,並連接汽車的轉向結構用以自動控制方向盤轉向。因此,對司機在O-Bahn上行駛是否需要握住方向盤一事,官方並沒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但安全規程仍要求司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到警覺。在進入轉運站前軌道上都會設有停車振動帶提醒司機接手對車輛的操控。導向輪是O-Bahn系統最為精密的組件,可以在遇到劇烈衝擊時脫落,因此在O-Bahn建成之前,一些公車提前安裝導向輪並在原路線繼續營運以便測試其耐久性。在多次導向輪碰撞路邊鑲邊石的事件發生後,司機被要求在駕駛時應更加小心。[6][12]
O-Bahn服務目前由與阿得雷德公車簽署協議的Light-City公車營運。截至2015年[update],該公車道工作日日接送量可達31,000人次。[1]
Remove ads
轉運站

O-Bahn軌道的第一站是錦林息轉運站,位於距離市區中心3公里遠的錦林息。此站興建目的是,與外環線公車路線交匯。但由於此站公車停靠位置比其餘交流道短,不少O-Bahn路線在繁忙時間以特快(Express)名義「飛站」。本站共有29條O-Bahn路線停靠,包括前往屋登的路線。[13][14][15]此站是唯一一個O-Bahn交流道不設公車專用道離開本站。此站亦設停車場,供應共450個車位。[6][16]
北樂提轉運站作為O-Bahn軌道第二站,位於北樂提的西北角,距離市區中心6公里遠。目前該站處於O-Bahn的中間位置,而在O-Bahn第二建設階段竣工前,該站則是O-Bahn的終點站。北樂提也有其他來自周邊郊區的公車經停。該站共有875個停車位,分布在兩個區域。[16]
茶樹廣場轉運站是O-Bahn的終點站,同時也是東北郊區的公共運輸中心,坐落於摩保利,距離市區中心12公里。得益於其緊鄰的西田茶樹廣場,該站是O-Bahn上最大的轉運站。從此站駛出的公車最遠連接至伊利沙伯,並覆蓋高登歌富地區。2013年原停車場改造重建,新建的多層停車場可容納700輛汽車,較改造前增加了300個停車位。[17][18]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