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Qi (無線充電標準)

無線電力聯盟開發的開放式感應充電接口標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Qi (無線充電標準)
Remove ads

Qi(發音與命名來自中文字「氣」[2]),是一種由無線充電聯盟(英語: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縮寫WPC[3])所制定的短距離(40mm, 1.6英吋[4])低功率無線感應式電力傳輸的互連標準,主要目的是提供行動電話手機與其他攜帶型電子裝置便利與通用的無線充電。

快速預覽 狀態, 開始年 ...

無線充電聯盟於2008年12月17日由,ConvenientPower Limited、Fulton Innovation LLC、羅技公司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奧林巴斯株式會社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深圳桑菲消費通訊有限公司及德州儀器公司(依英文字母序)共9家公司創立,以制定所有電子裝置都能相容的無線低功率充電國際標準為使命。迄2018年11月,該聯盟成員已有超過638家公司,包括諾基亞HTC三星意法半導體蘋果華為索尼等等[5]

Qi規格第一卷(低功率部份,5W以下)於2010年推出,目前已有1.0與1.1兩代的版本,現在提供下載的最新版本規格的版號是1.1.2,於2013年7月制定。未來預計還會推出中功率的版本。2023年4月19日,WPC無線充電聯盟批准發布Qi2標準[1]

Remove ads

規格版本與特色

Thumb
Qi工作原理示意圖,上方塊是行動裝置,下方塊是充電基座

在Qi標準下,低功率標準使用電感傳輸5W或以下的功率,發射與接收均使用扁平電感,以電感耦合方式傳輸能量,兩電感(線圈)之間的距離可達5mm,也可視需要而增至40mm。輸出電壓能穩定在特定數值,方法是在輸出端以數碼通訊方式通知輸入端增加或減小電量以達至穩定電壓的效果。數碼通訊是單向的(只由電力輸出端傳送訊號傳至電力輸入端),以反向散射調制將資訊傳送,也就是在輸出端改變負載,使輸出電感的電流改變,從而改變輸入線圈的電流,根據輸入端電感的電流改變加以解調就能得出所需控制訊號。如此,輸入端根據控制訊號調控輸入電量就能使輸出端的電壓穩定。

現在實際產品上市實做的主要是1.2.1版。未針對1.2.1版本規格進行更新產品會在2016年底以前從Qi認證產品名單中移除。

1.0
最初的版本。目前智慧型手機上所搭載的Qi多依據這個版本。
1.1
原先使用的只有電磁感應方式,本版加入了電磁諧振方式[6]
1.2.1
主要為加入中功率產品的規範。
Remove ads

2.0

提供磁吸功能、更快的充電、更高的效率[1]

支援Qi充電的產品

第一部[7]搭載Qi無線充電標準的行動電話是Sharp SH-13C(2011年8月6日上市)[8]

其他代表性產品的例子有:

其他無線充電標準

除了無線充電聯盟所推出的Qi無線充電規範之外,目前在推動無線充電或供電標準的其他組織還有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10]與Alliance for WirelessPower(A4WP)[11]

管理委員會

每個普通成員在管理委員會中有一票。每個普通成員享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附註或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