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特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itter反應(里特反應)是用烷基化試劑(如異丁烯與強酸)將腈轉化為N-烷基醯胺的一個反應。[1][2][3] 該反應以美國化學家John Joseph Ritter的名字命名。

某些伯醇[4]、仲醇[5]、叔醇[6]、苄醇[7]以及乙酸叔丁酯[8]都可以在強酸存在下產生穩定的碳正離子,從而與腈類發生Ritter反應生成醯胺。氰化氫、脂肪族腈、芳香族腈、不飽和腈和二腈類也都能發生反應。以異丁烯和氰化氫為原料,可以製得叔丁胺。
Ritter反應是少數能在三級碳原子處生成C-N鍵的反應之一。
反應機理
以叔醇為例,首先叔醇在強酸性溶液中生成穩定的三級碳正離子,該碳正離子受到腈氮原子的親核進攻,生成一個腈鎓離子(Nitrilium ion)。然後第一步中生成的水進攻叄鍵碳原子,經過質子轉移即得N-取代醯胺,水解可以得胺。[9][10]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