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森蒙德-馮布勞恩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森蒙德-冯布劳恩反应
Remove ads

Rosenmund–von Braun反應(Rosenmund-von Braun reaction),又稱Rosenmund–von Braun合成

氰化亞銅反應生成相應的芳[1][2][3]


Thumb


1914年,德國化學家 Karl Wilhelm Rosenmund 與其博士學生 Erich Struck 發現催化量氰化亞銅存在下,芳鹵可以與氰化鉀的醇水溶液於200 °C進行作用,產生相應的芳香羧酸。不久後,Rosenmund 提出芳腈是上述反應的中間體。[1]

Alfred Pongratz[4] 和 Julius von Braun[2] 分別對反應作了一些改進,將反應溫度提高,並使反應在無溶劑條件下進行。此後又出現了其他一些改進法[5],例如用離子液體作為反應介質[6]等。


Thumb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